星地一体!3分钟速览卫星通信产业链
嘉实基金HARVEST FUND| 2024-03-19
本文内容2366个字,建议阅读时长5分钟
星地一体!3分钟速览卫星通信产业链
字体大小:

眼瞅着12月份开始,2023年即将过去,想必有不少朋友已经在规划新年的旅行计划。想要去海边、群山一览美景的小伙伴们,都免不了要先考虑手机信号的问题,现在卫星通信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方案,并且备受资本市场的关注!

从马斯克的“星链”到“遥遥领先”的国产手机

如果有天晚上,你看到天空中有很多“星星”列队划过,不用担心是UFO,那很有可能是马斯克的“星链”卫星。

今年7月,就有杭州和贵州的网友先后拍摄到了22个光点连成一线穿越星空,事后被专家证实是马斯克“星链”项目的卫星。

从公开资料可以发现,该项目主要通过低轨道通信卫星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

2019年5月,随着第一批60颗“星链”卫星发射,“星链”计划正式开始运行,此后SpaceX公司持续不断的利用自己研发的火箭,将人造卫星运往太空。

“星链”可以为没有宽带的偏远地区提供上网服务,在灾区充当重要通信工具。而据媒体报道,现阶段大约已有5000颗卫星投入运营。

在国内方面,随着中星16号、中星19号和中星26号高通量卫星近年来相继成功发射,我国已初步建成首张高轨卫星互联网,能够完整覆盖我国国土全境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沿线重点区域。

近期被广大网友称为“遥遥领先”的国产智能手机,就自带卫星通话功能。从产品介绍来看,产品解决了长天线带来的便携性问题,并成功控制相对功耗,在极端条件如海洋、沙漠等无地面信号的情况下仍可以拨通电话,为探险、救助工作提供较大助力。

据媒体报道,国内外的其他知名手机厂商也将跟进卫星通信功能,国内一家汽车制造企业也在新款车型中搭载了卫星通信功能,这对于卫星通信的普及无疑是个好消息。而随着后续技术的发展,卫星互联网也将逐步进入我们的生活。

机构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或超400亿元

从全球卫星产业收入情况来看,据SIA统计,2021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规模增长4%至3860亿美元。其中,商业卫星产业占全球航天经济总量的72%,收入为2794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3%。

近年来,我国卫星通信行业高速发展,在光开关、光信息处理、新发射工具及新轨道技术等方面均已经实现一定突破。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21年我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规模为758亿元,2015-2021年的复合增长率为8.7%。

其中卫星互联网规模预计保持增长态势。据SIA统计,2021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约为292.5亿元,预计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升至446.92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11.2%,机构预测2030年中国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接近千亿元。

2016-2024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SIA、华经产业研究院

从产业链环节来看,卫星通信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金属材料、推进剂)、电子元器件(芯片、电源、板卡、天线)、加工设备及服务等;中游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以及卫星运营等;下游主要为卫星通信具体的应用场景,包括卫星电视、卫星广播、通信服务、航空航天等。

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统计,卫星价值集中在应用端,占整个产业价值的84.6%。

政策支持,卫星已成“新基建”重要一环

复盘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过程,在政策层面,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1985年,“七五”期间首次提出在地面通信不易到达的地方主要发展国内卫星通信,1994年我国北斗系统正式启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迈入“十四五”建设时期,加强卫星通信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积极参与卫星通信国际标准制定和优化卫星频率与轨道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的目标成为主旋律,加快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部署建设亦于2023年初被提上日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球近地轨道只能容纳约10万颗卫星,而低轨道卫星系统是卫星互联网建设重要部分。最近一年来,以Starlink和Oneweb为代表的低轨卫星系统不断加快部署,已经形成低轨卫星系统的发展热潮,对于我国来说,抢占轨道及频谱资源存在急迫性。

根据《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统计,截至2022年4月10日,全球申请低轨卫星数量已达到74353颗,美国申请低轨卫星50626颗,中国申请数量14220颗,美国申报数量是我国的3.6倍;预计后续低轨道卫星将进入密集发射期,同时对部署低轨道卫星的争夺将愈发激烈。

按照ITU规定,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需在2027年11月前发射已申请的12922颗卫星,否则需对申请的卫星数量进行相应调减。

在这一背景下,各地对卫星产业的优惠扶持政策频出,今年上海市印发了《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形成从火箭、卫星、地面站到终端的全覆盖产业链,形成年产50发商业火箭、600颗商业卫星的批量化制造能力。

重庆市政府则提出到2025年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通导遥深度融合的空天信息服务体系,到2023年形成千亿级空天信息产业集群。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卫星互联网在全球覆盖、6G通信、特种通信等方面战略价值凸显,近年来各国低轨通信卫星组网部署明显加速。国内卫星互联网起步较晚,但伴随火箭发射能力和卫星制造水平的快速提升、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卫星通信的后发优势凸显。预计星地一体化将成为卫星互联网发展的主流,国内将主要沿着3GPP NTN的再生转发模式发展,卫星空间段和地面段基础设施相关产业链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机遇。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

上一篇 下一篇
星地一体!3分钟速览卫星通信产业链
嘉实基金HARVEST FUND| 2024-03-19
本文内容2366个字,建议阅读时长5分钟
星地一体!3分钟速览卫星通信产业链
字体大小:

眼瞅着12月份开始,2023年即将过去,想必有不少朋友已经在规划新年的旅行计划。想要去海边、群山一览美景的小伙伴们,都免不了要先考虑手机信号的问题,现在卫星通信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方案,并且备受资本市场的关注!

从马斯克的“星链”到“遥遥领先”的国产手机

如果有天晚上,你看到天空中有很多“星星”列队划过,不用担心是UFO,那很有可能是马斯克的“星链”卫星。

今年7月,就有杭州和贵州的网友先后拍摄到了22个光点连成一线穿越星空,事后被专家证实是马斯克“星链”项目的卫星。

从公开资料可以发现,该项目主要通过低轨道通信卫星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

2019年5月,随着第一批60颗“星链”卫星发射,“星链”计划正式开始运行,此后SpaceX公司持续不断的利用自己研发的火箭,将人造卫星运往太空。

“星链”可以为没有宽带的偏远地区提供上网服务,在灾区充当重要通信工具。而据媒体报道,现阶段大约已有5000颗卫星投入运营。

在国内方面,随着中星16号、中星19号和中星26号高通量卫星近年来相继成功发射,我国已初步建成首张高轨卫星互联网,能够完整覆盖我国国土全境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沿线重点区域。

近期被广大网友称为“遥遥领先”的国产智能手机,就自带卫星通话功能。从产品介绍来看,产品解决了长天线带来的便携性问题,并成功控制相对功耗,在极端条件如海洋、沙漠等无地面信号的情况下仍可以拨通电话,为探险、救助工作提供较大助力。

据媒体报道,国内外的其他知名手机厂商也将跟进卫星通信功能,国内一家汽车制造企业也在新款车型中搭载了卫星通信功能,这对于卫星通信的普及无疑是个好消息。而随着后续技术的发展,卫星互联网也将逐步进入我们的生活。

机构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或超400亿元

从全球卫星产业收入情况来看,据SIA统计,2021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规模增长4%至3860亿美元。其中,商业卫星产业占全球航天经济总量的72%,收入为2794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3%。

近年来,我国卫星通信行业高速发展,在光开关、光信息处理、新发射工具及新轨道技术等方面均已经实现一定突破。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21年我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规模为758亿元,2015-2021年的复合增长率为8.7%。

其中卫星互联网规模预计保持增长态势。据SIA统计,2021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约为292.5亿元,预计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升至446.92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11.2%,机构预测2030年中国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接近千亿元。

2016-2024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SIA、华经产业研究院

从产业链环节来看,卫星通信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金属材料、推进剂)、电子元器件(芯片、电源、板卡、天线)、加工设备及服务等;中游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以及卫星运营等;下游主要为卫星通信具体的应用场景,包括卫星电视、卫星广播、通信服务、航空航天等。

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统计,卫星价值集中在应用端,占整个产业价值的84.6%。

政策支持,卫星已成“新基建”重要一环

复盘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过程,在政策层面,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1985年,“七五”期间首次提出在地面通信不易到达的地方主要发展国内卫星通信,1994年我国北斗系统正式启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迈入“十四五”建设时期,加强卫星通信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积极参与卫星通信国际标准制定和优化卫星频率与轨道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的目标成为主旋律,加快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部署建设亦于2023年初被提上日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球近地轨道只能容纳约10万颗卫星,而低轨道卫星系统是卫星互联网建设重要部分。最近一年来,以Starlink和Oneweb为代表的低轨卫星系统不断加快部署,已经形成低轨卫星系统的发展热潮,对于我国来说,抢占轨道及频谱资源存在急迫性。

根据《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统计,截至2022年4月10日,全球申请低轨卫星数量已达到74353颗,美国申请低轨卫星50626颗,中国申请数量14220颗,美国申报数量是我国的3.6倍;预计后续低轨道卫星将进入密集发射期,同时对部署低轨道卫星的争夺将愈发激烈。

按照ITU规定,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需在2027年11月前发射已申请的12922颗卫星,否则需对申请的卫星数量进行相应调减。

在这一背景下,各地对卫星产业的优惠扶持政策频出,今年上海市印发了《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形成从火箭、卫星、地面站到终端的全覆盖产业链,形成年产50发商业火箭、600颗商业卫星的批量化制造能力。

重庆市政府则提出到2025年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通导遥深度融合的空天信息服务体系,到2023年形成千亿级空天信息产业集群。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卫星互联网在全球覆盖、6G通信、特种通信等方面战略价值凸显,近年来各国低轨通信卫星组网部署明显加速。国内卫星互联网起步较晚,但伴随火箭发射能力和卫星制造水平的快速提升、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卫星通信的后发优势凸显。预计星地一体化将成为卫星互联网发展的主流,国内将主要沿着3GPP NTN的再生转发模式发展,卫星空间段和地面段基础设施相关产业链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机遇。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