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电力:新基建抓手、碳中和主力
| 2024-10-31
本文内容2366个字,建议阅读时长5分钟
绿色电力:新基建抓手、碳中和主力
字体大小:

新疆达坂城,一眼望不到边的巨大风车顺着高速公路绵延不尽,这是中国最大的风能发电基地。

四川甘孜,海拔4000米,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发电基地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待2022年9月建成投产,可实现年发电量约7.74亿千瓦时,意味着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5万吨。

以风能、光伏以及水力核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正在迅速发展,在“碳中和 碳达峰”的新使命面前,这些源自大自然的绿色电力被赋予新能源革命先锋、新型电力系统转型驱动力的战略意义。

新基建背后

我国发展绿色电力不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事。1912年5月28日,我国第一座水电站落成于云南滇池旁、坡陡流急的石龙坝。1986年,我国第一个风力发电厂——马兰风力发电厂在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市正式建成并发电。

历经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已经成为风电、水电第一大国,装机量在新能源领域位列“世界第一”。

但,纵然发展迅速,也没有改变火力发电仍占据电力来源主体的格局,而火力发电带来的能源隐忧、排放超标、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

数据显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源头是电力和供热,碳排放占比约50%,其中火电贡献了约70%的电力行业碳排放。黑色金属冶炼压延、 非金属矿产、运输仓储等合计达到37%。

推动绿色电力构建是国家既定战略,近年来发展新基建、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的目标又为绿色电力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所谓绿色电力是指区别于传统煤炭、石油等燃烧产生的电力,包括但不限于水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等。

提到稳增长,离不开新基建,提到新基建,大家脑海中想到的是5G基站、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今年大火的 “东数西算”概念背后的大数据中心、高铁、充电桩等等。

但是你知道么?上面提到这这些新基建产业都是耗电大户,比如5G基站单系统典型功耗是4G基站的4倍。再比如,“东数西算”战略中,数据中心行业被形容为“不冒烟的钢厂”,一直受高能耗问题困扰。以国内某服务器厂商披露的信息来看,2020年,其位于中国的数据中心用电量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2.7%,总能耗突破2000亿千瓦时,相当于燃烧6000万吨煤,排放1.6亿吨二氧化碳。

所以,智能化、电动化等前沿产业的背后都离不开电力的基础设施建设而绿色电力正是新基建背后的新基建。

绿电利弊和应对之策

源于自然,用于生产,绿电无疑百利无害,但行业发展也面临来自自然的不确定性,比如说天阴没太阳,风停了,水不够。

2021年年初,美国得州遭受了一轮极为严重的电荒,极寒天气导致其能源结构中极为重要的风光发电量从42%骤降到8%,约4000万千瓦机组停摆,导致停电与电价飞涨。2021年,受高压天气影响,英吉利海峡缺风,导致风力发电不足,使占英国发电量41%的天然气发电需要替补不稳定的风电。

我国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和传统火力发电相比,风光水核等新能源发电不确定性较大,利用小时数远低于火电。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风电的年发电利用小时数约是火电的一半左右,光伏则更低,所以为了发同样的电,需要的新能源装机容量可能是火电的两到三倍。

经过多年的摸索,行业总结了一套应对这种不确定性的方法,可概括为:看得准、调得动、储得住。

看得准,是指提高对发电能力预测的准确性,举个例子,如果知道某个风力发电机明天下午3:00发不出电,发电厂可以提前给附近的煤电厂打个电话,告诉对方在这一时段提高多发电来弥补缺口。事实上我们国家每个风电场并网,都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功率进行预测,并且规定了必须达到的预测精度,每个省各有不同。

调得动,就是找新的资源调节。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强调,要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目前我国的水电开发已经非常充分,但天然气发电依赖进口。

储得住,简单说就是把暂时不用的新能源储备起来。储能堪称是为新型电力系统量身订做的调节方式,多的时候可以充电,少了可以放电,其他调节往往是单向的,只能选择少发电或多发电,负荷只能选择少用电或多用电,而储能则可以选择到底发电还是用电,调节能力极强。

 绿电崛起带来的投资机会

绿色电力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逻辑比较简单,上游包括新能源原材料例如硅料、元器件、塔筒、轴承等;中游包括组件、设备等等;而下游则是电力运营商,其中下游运营商的议价能力更强、进入壁垒更高,有着更宽的护城河。

风光水核是目前绿色发电最主要的四大方向,它们的逻辑各不相同。核电行业未来空间广阔,但由于安全特性使然,受到政府强监管,加上建设周期较长,竞争格局上对龙头企业更具优势;水电是技术成熟、运行灵活的绿色能源,大部分水电基地有天然的风光优势,目前大型水电增长遇到瓶颈,但依然可以依托水电基地为基础,再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的一体化建设运营,并将水电和光伏、风电就近打捆上网,形成资源互补。

上面讨论了绿电行业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如何自下而上去寻找具体的投资机会呢?落脚点要看企业的盈利逻辑。绿电行业有长期、中期、短期三层投资框架

长期来看,关注点包括企业中长期的风电、光伏装机量规划情况,这个能直接体现其发展绿电的决心和意愿;盈利能力的高低则依赖地区资源情况,企业融资能力和融资成本也是绿电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中期来看,绿电企业的投资需要关注各企业的项目拟建、筹建情况。短期来看,由于风险、光伏项目的投产周期较短,一般为0.5到2年,因此各公司投资性现金流和“在建工程”数额对来年业绩影响较大。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

下一篇
绿色电力:新基建抓手、碳中和主力
| 2024-10-31
本文内容2366个字,建议阅读时长5分钟
绿色电力:新基建抓手、碳中和主力
字体大小:

新疆达坂城,一眼望不到边的巨大风车顺着高速公路绵延不尽,这是中国最大的风能发电基地。

四川甘孜,海拔4000米,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发电基地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待2022年9月建成投产,可实现年发电量约7.74亿千瓦时,意味着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5万吨。

以风能、光伏以及水力核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正在迅速发展,在“碳中和 碳达峰”的新使命面前,这些源自大自然的绿色电力被赋予新能源革命先锋、新型电力系统转型驱动力的战略意义。

新基建背后

我国发展绿色电力不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事。1912年5月28日,我国第一座水电站落成于云南滇池旁、坡陡流急的石龙坝。1986年,我国第一个风力发电厂——马兰风力发电厂在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市正式建成并发电。

历经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已经成为风电、水电第一大国,装机量在新能源领域位列“世界第一”。

但,纵然发展迅速,也没有改变火力发电仍占据电力来源主体的格局,而火力发电带来的能源隐忧、排放超标、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

数据显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源头是电力和供热,碳排放占比约50%,其中火电贡献了约70%的电力行业碳排放。黑色金属冶炼压延、 非金属矿产、运输仓储等合计达到37%。

推动绿色电力构建是国家既定战略,近年来发展新基建、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的目标又为绿色电力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所谓绿色电力是指区别于传统煤炭、石油等燃烧产生的电力,包括但不限于水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等。

提到稳增长,离不开新基建,提到新基建,大家脑海中想到的是5G基站、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今年大火的 “东数西算”概念背后的大数据中心、高铁、充电桩等等。

但是你知道么?上面提到这这些新基建产业都是耗电大户,比如5G基站单系统典型功耗是4G基站的4倍。再比如,“东数西算”战略中,数据中心行业被形容为“不冒烟的钢厂”,一直受高能耗问题困扰。以国内某服务器厂商披露的信息来看,2020年,其位于中国的数据中心用电量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2.7%,总能耗突破2000亿千瓦时,相当于燃烧6000万吨煤,排放1.6亿吨二氧化碳。

所以,智能化、电动化等前沿产业的背后都离不开电力的基础设施建设而绿色电力正是新基建背后的新基建。

绿电利弊和应对之策

源于自然,用于生产,绿电无疑百利无害,但行业发展也面临来自自然的不确定性,比如说天阴没太阳,风停了,水不够。

2021年年初,美国得州遭受了一轮极为严重的电荒,极寒天气导致其能源结构中极为重要的风光发电量从42%骤降到8%,约4000万千瓦机组停摆,导致停电与电价飞涨。2021年,受高压天气影响,英吉利海峡缺风,导致风力发电不足,使占英国发电量41%的天然气发电需要替补不稳定的风电。

我国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和传统火力发电相比,风光水核等新能源发电不确定性较大,利用小时数远低于火电。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风电的年发电利用小时数约是火电的一半左右,光伏则更低,所以为了发同样的电,需要的新能源装机容量可能是火电的两到三倍。

经过多年的摸索,行业总结了一套应对这种不确定性的方法,可概括为:看得准、调得动、储得住。

看得准,是指提高对发电能力预测的准确性,举个例子,如果知道某个风力发电机明天下午3:00发不出电,发电厂可以提前给附近的煤电厂打个电话,告诉对方在这一时段提高多发电来弥补缺口。事实上我们国家每个风电场并网,都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功率进行预测,并且规定了必须达到的预测精度,每个省各有不同。

调得动,就是找新的资源调节。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强调,要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目前我国的水电开发已经非常充分,但天然气发电依赖进口。

储得住,简单说就是把暂时不用的新能源储备起来。储能堪称是为新型电力系统量身订做的调节方式,多的时候可以充电,少了可以放电,其他调节往往是单向的,只能选择少发电或多发电,负荷只能选择少用电或多用电,而储能则可以选择到底发电还是用电,调节能力极强。

 绿电崛起带来的投资机会

绿色电力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逻辑比较简单,上游包括新能源原材料例如硅料、元器件、塔筒、轴承等;中游包括组件、设备等等;而下游则是电力运营商,其中下游运营商的议价能力更强、进入壁垒更高,有着更宽的护城河。

风光水核是目前绿色发电最主要的四大方向,它们的逻辑各不相同。核电行业未来空间广阔,但由于安全特性使然,受到政府强监管,加上建设周期较长,竞争格局上对龙头企业更具优势;水电是技术成熟、运行灵活的绿色能源,大部分水电基地有天然的风光优势,目前大型水电增长遇到瓶颈,但依然可以依托水电基地为基础,再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的一体化建设运营,并将水电和光伏、风电就近打捆上网,形成资源互补。

上面讨论了绿电行业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如何自下而上去寻找具体的投资机会呢?落脚点要看企业的盈利逻辑。绿电行业有长期、中期、短期三层投资框架

长期来看,关注点包括企业中长期的风电、光伏装机量规划情况,这个能直接体现其发展绿电的决心和意愿;盈利能力的高低则依赖地区资源情况,企业融资能力和融资成本也是绿电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中期来看,绿电企业的投资需要关注各企业的项目拟建、筹建情况。短期来看,由于风险、光伏项目的投产周期较短,一般为0.5到2年,因此各公司投资性现金流和“在建工程”数额对来年业绩影响较大。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