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一】邵某在微信群内看到“免费送礼品、点赞评论返佣金”的信息及二维码,扫码联系上客服并按要求下载了一款APP,随后在 APP内“接待员”指导下做刷单任务。完成5单小额任务后收到了对应的佣金,并可全部提现到银行卡中。邵某遂开始认购金额更大的组合任务单,投入总本金11万元。但按要求完成任务后却发现已无法提现,APP“接待员”称因邵某操作失误造成“卡单”,要再做一次复合任务才能提现,邵某此时才发现被骗。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此类案件中,有的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方式将受害人拉入所谓“投资”群聊,然后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以发送投资成功假消息或“直播课”骗取受害人信任;有的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受害人确定婚恋关系,再以有特殊资源、平台有漏洞等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理由,骗取受害人信任。随后,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投资平台开设账户进行投资,并对受害人前期小额投资试水予以返利,受害人一旦加大资金投入,就会出现无法提现的情况。受骗人群多为具有一定收入、资产的单身人员或热衷于投资、炒股的群体。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企业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售卖的商品因违规被下架,以“理赔退款”或“重新激活店铺”需要缴费为由,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通过屏幕共享或要求下载指定APP等方式,指导受害人转账汇款。受骗人群多为经常在电商平台网购的消费者或电商平台的店铺经营者。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随后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受害人取得联系,以受害人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藏毒、护照有问题等违法犯罪为由进行威胁、恐吓,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并向受害人出示“逮捕证”“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虚假法律文书,以增加可信度。同时,要求受害人到宾馆等封闭空间,在阻断与外界联系的条件下“配合”其工作,将资金转移至“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虚假征信类诈骗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
诈骗分子在社交、游戏平台发布买卖网络游戏账号、道具、点卡的广告,或免费低价获取游戏道具、参加抽奖活动等相关信息。待受害人与其主动接触后,诈骗分子以私下交易更便宜、更方便为由,诱导受害人绕过正规平台与其进行私下交易;或要求受害人添加所谓的客服账号参加抽奖活动,并以操作失误、等级不够等为由,要求受害人支付“注册费”“解冻费”“会员费”,得手后便将受害人拉黑。
【典型案例九】沈某在玩游戏时看到游戏聊天框内有一条“进群免费领取游戏道具”的消息,申请进群后,一位网名“派送员”的人告诉沈某扫描群内二维码便可领取大量游戏福利。沈某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并填写了相关信息后,网页忽然显示微信将被冻结,沈某便联系“派送员”,对方称系沈某操作不当,并向其推送一个网名为“处理员”的人。“处理员”称需要通过转账证明微信是本人使用,验证后将如数退还所有资金。沈某便按对方要求,先后向指定账户转账18000元,后因被对方拉黑才发现被骗。
婚恋、交友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收集大量“白富美”“高富帅”自拍、生活照,按照剧本打造不同的身份形象,然后在婚恋、交友网站发布个人信息。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与受害人建立联系后,用照片和预先设计的虚假身份骗取受害人信任,并长期经营与受害人建立的恋爱关系。随后,诈骗分子以遭遇变故急需用钱、帮助项目资金周转等为由向受害人索要钱财,并根据受害人财力情况不断变换理由要求其转账,直至受害人发觉被骗。
文章来源:公安部刑侦局
【典型案例一】邵某在微信群内看到“免费送礼品、点赞评论返佣金”的信息及二维码,扫码联系上客服并按要求下载了一款APP,随后在 APP内“接待员”指导下做刷单任务。完成5单小额任务后收到了对应的佣金,并可全部提现到银行卡中。邵某遂开始认购金额更大的组合任务单,投入总本金11万元。但按要求完成任务后却发现已无法提现,APP“接待员”称因邵某操作失误造成“卡单”,要再做一次复合任务才能提现,邵某此时才发现被骗。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此类案件中,有的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方式将受害人拉入所谓“投资”群聊,然后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以发送投资成功假消息或“直播课”骗取受害人信任;有的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受害人确定婚恋关系,再以有特殊资源、平台有漏洞等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理由,骗取受害人信任。随后,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投资平台开设账户进行投资,并对受害人前期小额投资试水予以返利,受害人一旦加大资金投入,就会出现无法提现的情况。受骗人群多为具有一定收入、资产的单身人员或热衷于投资、炒股的群体。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企业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售卖的商品因违规被下架,以“理赔退款”或“重新激活店铺”需要缴费为由,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通过屏幕共享或要求下载指定APP等方式,指导受害人转账汇款。受骗人群多为经常在电商平台网购的消费者或电商平台的店铺经营者。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随后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受害人取得联系,以受害人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藏毒、护照有问题等违法犯罪为由进行威胁、恐吓,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并向受害人出示“逮捕证”“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虚假法律文书,以增加可信度。同时,要求受害人到宾馆等封闭空间,在阻断与外界联系的条件下“配合”其工作,将资金转移至“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虚假征信类诈骗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
诈骗分子在社交、游戏平台发布买卖网络游戏账号、道具、点卡的广告,或免费低价获取游戏道具、参加抽奖活动等相关信息。待受害人与其主动接触后,诈骗分子以私下交易更便宜、更方便为由,诱导受害人绕过正规平台与其进行私下交易;或要求受害人添加所谓的客服账号参加抽奖活动,并以操作失误、等级不够等为由,要求受害人支付“注册费”“解冻费”“会员费”,得手后便将受害人拉黑。
【典型案例九】沈某在玩游戏时看到游戏聊天框内有一条“进群免费领取游戏道具”的消息,申请进群后,一位网名“派送员”的人告诉沈某扫描群内二维码便可领取大量游戏福利。沈某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并填写了相关信息后,网页忽然显示微信将被冻结,沈某便联系“派送员”,对方称系沈某操作不当,并向其推送一个网名为“处理员”的人。“处理员”称需要通过转账证明微信是本人使用,验证后将如数退还所有资金。沈某便按对方要求,先后向指定账户转账18000元,后因被对方拉黑才发现被骗。
婚恋、交友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收集大量“白富美”“高富帅”自拍、生活照,按照剧本打造不同的身份形象,然后在婚恋、交友网站发布个人信息。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与受害人建立联系后,用照片和预先设计的虚假身份骗取受害人信任,并长期经营与受害人建立的恋爱关系。随后,诈骗分子以遭遇变故急需用钱、帮助项目资金周转等为由向受害人索要钱财,并根据受害人财力情况不断变换理由要求其转账,直至受害人发觉被骗。
文章来源:公安部刑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