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将为您聚焦核电行业,详解新技术下的核电产业概况。
核电建设稳中有进,连续两年核准10台机组
2023年12月29日,国常会核准批复太平岭、金七门核电项目4台机组,加上前次批复徐大堡、石岛湾、宁德核电站,全年共计新增核准10台三代电机组。
2019-2021年分别审批4台、4台、5台机组。2022和2023年均核准10台机组,核电建设回归常态。
中信证券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3年能源工作路线图》分析,2023年我国核电在运规模将达到5846万千瓦。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年度发展与展望(2020)》,到2035年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合计将达到2亿千瓦。
按照每台核电机组120万千瓦装机容量测算,该机构预计2023-2035年间每年核准机组将在10台左右,预计后续机组核准节奏有望稳步推进。
更加安全的第四代核电技术
政策面与消息面的利好,极大催生了核电板块的关注度,而核电建设稳中有进的底气,来自核电技术的进步。
福岛核泄漏事故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随着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发展,大家对核事故的担忧可以大大缓解了。
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突出特征就是安全!据中科院物理所官微介绍,第四代核电站应能证明不会发生堆芯的严重损坏,并确保不会由超标的厂外释放,不需要厂外响应。
也就是说,即便遇上地震、海啸、飓风等自然灾害,四代核电站也应能保证其安全性,即堆芯不会发生严重损害且不会有含辐射物质泄漏。
第四代核电的反应堆类型有六种备选方案。分别是:气冷快堆;铅合金液金冷却快堆;熔盐反应堆;液态钠冷却快堆;超高温气冷堆和超临界水冷堆。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在高温气冷堆方向上取得领先。
据国家能源局介绍,目前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工程圆满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打开了第四代核能系统技术从实验堆迈向商用市场的大门。
这一反应堆最突出的优势是具有“固有安全性”,高温气冷堆也被认为是“不会熔毁的反应堆”。即在丧失所有冷却能力情况下,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反应堆都能保持安全状态,不会出现堆芯熔毁和放射性物质外泄。在发电、热电冷联产及高温供热等领域商业化应用前景广阔。
新技术让核电“小型化”成为可能
不仅更加安全,新技术还使得核电“小型化”成为可能。电影中钢铁侠的能量就来自胸前的小型核反应堆,现实虽然没有影视作品中如此“夸张”,但技术进步正在极大拓展核能的使用范围。
比如我们之前没有想象过的核动力集装箱船。据公开报道,2023年12月初,国内某船舶制作企业发布了全球首型、世界最大24000箱核动力集装箱船船型。挪威船级社(DNV)向该企业颁发了该船型的原则性认可证书。
据报道,该型船采用了第四代核电技术,即熔盐反应堆解决方案,在原理上规避堆芯融化,具备防扩散与固有安全特征。该船型无需耐高压容器与管路,即便发生破口事故,在环境温度下迅速凝固,事故后除正常停堆手段外还可以把熔料盐排出堆外,实现快速停堆、防止事故扩展。
如果从这一视角看,未来“核能”列车似乎离我们也并不遥远。
资料来源:碳排放交易网、国家能源局
从经济的视角看,核电机组稳定,设计寿命普遍长于折旧年限,能源转换高效,燃料成本可控。梳理主要电力公司 2020-2022 上网度电成本,核电上网度电成本约 0.2 元/度,成本较低且比较平稳。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四代核电结合小堆技术,一方面将具备推动核电打开内陆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将促进核电在供热、制氢、海水淡化等其它领域的综合应用。
长产业链带来千亿级投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核电产业链长,上中下游均存在投资机会。核电站上游为核燃料循环产业、核电设备制造产业等,下游主要通过电网公司向终端用户售电。
而核电产业链景气度也在持续上行,核电市场空间较大。市场测算,预计十四五有望每年6至8台甚至10台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假设1台三代核电机组工程建成价200亿元左右,十四五年均6-10台的核准开工节奏对应1200-2000亿元的市场规模。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个人养老金可投公募基金范围具体以中国证监会确定的产品名录为准。“养老”字样不代表收益保障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个人养老金基金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不同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可能不同,投资人应根据自身年龄、退休日期、收入水平和风险偏好等选择合适的养老金基金。
本期文章将为您聚焦核电行业,详解新技术下的核电产业概况。
核电建设稳中有进,连续两年核准10台机组
2023年12月29日,国常会核准批复太平岭、金七门核电项目4台机组,加上前次批复徐大堡、石岛湾、宁德核电站,全年共计新增核准10台三代电机组。
2019-2021年分别审批4台、4台、5台机组。2022和2023年均核准10台机组,核电建设回归常态。
中信证券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3年能源工作路线图》分析,2023年我国核电在运规模将达到5846万千瓦。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年度发展与展望(2020)》,到2035年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合计将达到2亿千瓦。
按照每台核电机组120万千瓦装机容量测算,该机构预计2023-2035年间每年核准机组将在10台左右,预计后续机组核准节奏有望稳步推进。
更加安全的第四代核电技术
政策面与消息面的利好,极大催生了核电板块的关注度,而核电建设稳中有进的底气,来自核电技术的进步。
福岛核泄漏事故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随着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发展,大家对核事故的担忧可以大大缓解了。
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突出特征就是安全!据中科院物理所官微介绍,第四代核电站应能证明不会发生堆芯的严重损坏,并确保不会由超标的厂外释放,不需要厂外响应。
也就是说,即便遇上地震、海啸、飓风等自然灾害,四代核电站也应能保证其安全性,即堆芯不会发生严重损害且不会有含辐射物质泄漏。
第四代核电的反应堆类型有六种备选方案。分别是:气冷快堆;铅合金液金冷却快堆;熔盐反应堆;液态钠冷却快堆;超高温气冷堆和超临界水冷堆。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在高温气冷堆方向上取得领先。
据国家能源局介绍,目前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工程圆满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打开了第四代核能系统技术从实验堆迈向商用市场的大门。
这一反应堆最突出的优势是具有“固有安全性”,高温气冷堆也被认为是“不会熔毁的反应堆”。即在丧失所有冷却能力情况下,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反应堆都能保持安全状态,不会出现堆芯熔毁和放射性物质外泄。在发电、热电冷联产及高温供热等领域商业化应用前景广阔。
新技术让核电“小型化”成为可能
不仅更加安全,新技术还使得核电“小型化”成为可能。电影中钢铁侠的能量就来自胸前的小型核反应堆,现实虽然没有影视作品中如此“夸张”,但技术进步正在极大拓展核能的使用范围。
比如我们之前没有想象过的核动力集装箱船。据公开报道,2023年12月初,国内某船舶制作企业发布了全球首型、世界最大24000箱核动力集装箱船船型。挪威船级社(DNV)向该企业颁发了该船型的原则性认可证书。
据报道,该型船采用了第四代核电技术,即熔盐反应堆解决方案,在原理上规避堆芯融化,具备防扩散与固有安全特征。该船型无需耐高压容器与管路,即便发生破口事故,在环境温度下迅速凝固,事故后除正常停堆手段外还可以把熔料盐排出堆外,实现快速停堆、防止事故扩展。
如果从这一视角看,未来“核能”列车似乎离我们也并不遥远。
资料来源:碳排放交易网、国家能源局
从经济的视角看,核电机组稳定,设计寿命普遍长于折旧年限,能源转换高效,燃料成本可控。梳理主要电力公司 2020-2022 上网度电成本,核电上网度电成本约 0.2 元/度,成本较低且比较平稳。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四代核电结合小堆技术,一方面将具备推动核电打开内陆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将促进核电在供热、制氢、海水淡化等其它领域的综合应用。
长产业链带来千亿级投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核电产业链长,上中下游均存在投资机会。核电站上游为核燃料循环产业、核电设备制造产业等,下游主要通过电网公司向终端用户售电。
而核电产业链景气度也在持续上行,核电市场空间较大。市场测算,预计十四五有望每年6至8台甚至10台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假设1台三代核电机组工程建成价200亿元左右,十四五年均6-10台的核准开工节奏对应1200-2000亿元的市场规模。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个人养老金可投公募基金范围具体以中国证监会确定的产品名录为准。“养老”字样不代表收益保障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个人养老金基金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不同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可能不同,投资人应根据自身年龄、退休日期、收入水平和风险偏好等选择合适的养老金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