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如何保障未来用电需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投资机遇?
以煤炭作为主燃料的火力发电量依然占据首位,约为我国全社会发电量的71.13%;
水力发电量排第二,约为全国总发电量的14.6%;
风力发电排第三,占比6.99%。
为什么我国煤电占比如此之高,这是由于我国资源禀赋决定的。我国煤炭资源丰富,通过可燃物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利用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但是煤电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继续保持煤电的主导地位,将极大阻碍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由此契机,通过大力发展不会产生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传统火电才是标本兼治的可持续之路。在电力分类中,可以把电力分成可再生能源电力及非可再生能源电力。如下图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非可再生能源主要为煤电、气电。
数据来源:取自《一本书读懂碳中和》安永碳中和课题组
知道了可再生清洁化能源的好处,就有不少人问,我们把煤炭发电都换成清洁能源发电不就可以了?尽管我们有了能源转型的方向,但在实际推进中还需要时间!
以新能源为代表的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等特征,而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必须提升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以油气价格暴涨为代表的“绿色通胀”,是全球新旧能源体系切换的必要成本,高企的能源价格也会加速新能源的普及。我们需要在转型中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来保障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和消纳,从而实现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什么是“新”型电力系统?
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它具备承载高比例新能源发电、消纳和存储能力,同时能够确保电力稳定供应的系统,具体体现在“能源新”“技术新”“价值新”和“数字化”。
这里要掌握一下 “源网荷储”的概念
为适应新形势下新能源并网和消纳,“源网荷储”各环节建设和运营成本也要同步增加。我们可以把新型电力系统分成4大组成部分,分别是: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侧,概括起來就是“源网荷储”。
电源侧(源):以新能源发电为主体,集中式与分布式电源并举;
电网侧(网):特高压交直流远距离输电、主干网与微电网建设;
用户侧(荷):发挥需求响应机制,引导用户合理用能;
储能侧(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大力发展氢储能等多种技术共同发展。
新型电力系统与传统电力有什么差别?
由下图可以看到,新型电力系统在从火电到新型能源发电中转化,用户既可以成为能源的消费者,在未来也可以成为新能源的生产者,可谓是“双向奔赴了”。
数据来源:取自《一本书读懂碳中和》安永碳中和课题组
“终端用能电气化+电力系统脱碳”作为主体的减排路径,能源生产加速清洁化、能源消费高度电气化、能源配置日趋平台化、能源利用日益高效化,为电力系统各环节带来深刻变化,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与建设孕育着巨大机遇。
电力碳中和,未来机遇如何把握?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其核心是要积极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发展趋势,同时进一步提升终端电气化率、构建综合能源系统等方式全面支撑温室气体减排。
发电侧:核心是解决结构性缺电,通过储能建设和火电灵活性改造增强调峰能力;
电网侧:增强对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包括电网调度系统的升级、电网数字化能力建设、特高压跨区域输电、以及新技术应用增强柔性输电的能力;
用电侧:核心是市场化进程加快,如市场化定价、绿电交易等。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意味着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到2025年清洁电源装机比例将超过50%。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文中基金产品标的指数的历史涨跌幅不预示基金产品未来业绩表现。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如何保障未来用电需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投资机遇?
以煤炭作为主燃料的火力发电量依然占据首位,约为我国全社会发电量的71.13%;
水力发电量排第二,约为全国总发电量的14.6%;
风力发电排第三,占比6.99%。
为什么我国煤电占比如此之高,这是由于我国资源禀赋决定的。我国煤炭资源丰富,通过可燃物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利用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但是煤电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继续保持煤电的主导地位,将极大阻碍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由此契机,通过大力发展不会产生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传统火电才是标本兼治的可持续之路。在电力分类中,可以把电力分成可再生能源电力及非可再生能源电力。如下图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非可再生能源主要为煤电、气电。
数据来源:取自《一本书读懂碳中和》安永碳中和课题组
知道了可再生清洁化能源的好处,就有不少人问,我们把煤炭发电都换成清洁能源发电不就可以了?尽管我们有了能源转型的方向,但在实际推进中还需要时间!
以新能源为代表的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等特征,而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必须提升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以油气价格暴涨为代表的“绿色通胀”,是全球新旧能源体系切换的必要成本,高企的能源价格也会加速新能源的普及。我们需要在转型中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来保障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和消纳,从而实现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什么是“新”型电力系统?
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它具备承载高比例新能源发电、消纳和存储能力,同时能够确保电力稳定供应的系统,具体体现在“能源新”“技术新”“价值新”和“数字化”。
这里要掌握一下 “源网荷储”的概念
为适应新形势下新能源并网和消纳,“源网荷储”各环节建设和运营成本也要同步增加。我们可以把新型电力系统分成4大组成部分,分别是: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侧,概括起來就是“源网荷储”。
电源侧(源):以新能源发电为主体,集中式与分布式电源并举;
电网侧(网):特高压交直流远距离输电、主干网与微电网建设;
用户侧(荷):发挥需求响应机制,引导用户合理用能;
储能侧(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大力发展氢储能等多种技术共同发展。
新型电力系统与传统电力有什么差别?
由下图可以看到,新型电力系统在从火电到新型能源发电中转化,用户既可以成为能源的消费者,在未来也可以成为新能源的生产者,可谓是“双向奔赴了”。
数据来源:取自《一本书读懂碳中和》安永碳中和课题组
“终端用能电气化+电力系统脱碳”作为主体的减排路径,能源生产加速清洁化、能源消费高度电气化、能源配置日趋平台化、能源利用日益高效化,为电力系统各环节带来深刻变化,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与建设孕育着巨大机遇。
电力碳中和,未来机遇如何把握?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其核心是要积极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发展趋势,同时进一步提升终端电气化率、构建综合能源系统等方式全面支撑温室气体减排。
发电侧:核心是解决结构性缺电,通过储能建设和火电灵活性改造增强调峰能力;
电网侧:增强对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包括电网调度系统的升级、电网数字化能力建设、特高压跨区域输电、以及新技术应用增强柔性输电的能力;
用电侧:核心是市场化进程加快,如市场化定价、绿电交易等。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意味着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到2025年清洁电源装机比例将超过50%。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文中基金产品标的指数的历史涨跌幅不预示基金产品未来业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