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速览
股市动态:
4月21日,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上涨,截至收盘,沪指涨0.45%,深成指涨1.27%,创业板指涨1.59%。全市场成交额10736亿元,较上日放量1244亿元。全市场超4300只个股上涨。板块题材上,黄金、跨境电商、造纸、AI应用、机器人概念股涨幅居前;银行、白酒、港口航运、旅游酒店板块表现落后。截至4月18日,两市两融余额合计17874.3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62.63亿元。
债市动态:
4月21日,国债期货早盘收盘,30年期国债主连跌0.45%报119.18,10年期国债主连跌0.22%,5年期国债主连跌0.14%,2年期国债主连跌0.05%。
ETF指数资金流向:
4月18日ETF市场总体资金净流入120亿元;宽基层面,沪深300资金净流入90.15亿元、上证50资金净流入15.98亿元;行业/主题层面,黄金资金净流入20.94亿元、半导体资金净流入2.44亿元。净流出宽基层面,中证A500净流出19.29亿;行业/主题层面,券商净流出3.78亿元。 4月21日,嘉实中证A500 ETF(代码:159351)成交额为24.03亿元,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代码:588200)成交额为12.15亿元,嘉实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ETF(代码:588700)成交额为0.27亿元,中概互联网ETF(代码:159607)成交额为1.15亿元,嘉实上海金ETF(代码:159831)成交额为0.47 亿元。
二、今日聚焦
1、一年期、五年期LPR均维持不变
4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出炉:5年期以上LPR为3.6%,上月为3.6%。1年期LPR为3.1%,上月为3.1%。
2、规模扩容按下加速键 ETF步入“4万亿”时代
据中证报报道,继2024年9月首次突破3万亿元后,近日,全市场ETF总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成为资本市场新的里程碑。自2004年年底首只ETF问世以来,其规模扩张不断加速:第一个1万亿元用时16年,第二个1万亿元用时3年,第三个1万亿元仅用时1年,而第四个1万亿元仅用时半年有余。资金加速涌入的背后,是政策积极推动下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形成的合力。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加速配置ETF;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通过指数投资利器捕捉市场风口,或逆市抄底布局相关资产。
3、商务部:1—3月以旧换新加力扩围 国货“潮品”广受青睐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负责人谈2025年1—3月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发展情况。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国货“潮品”广受青睐。家电以旧换新成效显著。2024年8月加力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以来,消费者累计购买以旧换新家电产品超1亿台,其中2025年购买超4000万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3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9.3%,其中3月单月增长35.1%。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落地迅速。1月15日商务部发布相关政策以来,消费者已累计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超3000万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3月,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6.9%,其中3月单月增长28.6%。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持续推进。今年以来,全国6.7万家销售门店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累计换购新车376.4万辆,相当于2024年置换总量的2.7倍。老字号商品与服务深受欢迎。各地已举办2025“老字号嘉年华”特色活动140余场,带动线上线下销售额超60亿元。平台企业数据显示,1—3月,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堂食交易额同比增长21%。
4、“美国例外论”式微 投资者转向新兴市场本币债
美元指数跌破98关口,为2022年3月以来首次,日内跌超1%。在“美国例外论”式微、美元信用受损的背景下,全球投资者转向新兴市场本币债。高盛分析师特尔特在研报中写道:新兴市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预计将继续超越美元债。面对美国和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新兴市场本币债券将有望跑赢其他各类新兴市场资产。
(以上资讯来自国内财经媒体公开报道)
三、策略观点
股票市场:
华泰证券:防御型资产及政策对冲方向仍为A股短期主线
中美关税扰动压制市场风险偏好,资金交投相对清淡,沪深两市成交额回落,A股或处于震荡歇脚期:二季度经济走势波折预期下,投资者对政策对冲预期强化,此外,逆势资金托底力量延续,底部位置仍有支撑,但上行动力仍待凝聚,破局点或在于后续政策定调、科技产业周期的催化。配置上,防御型资产及政策对冲方向仍为短期主线,红利资产中,交运、保险、通信服务等2024年分红率有望提升且拥挤度低位;政策对冲端,关注内需等方向中景气改善的方向。此外,当前科技调整相对充分,随着后续风险偏好修复,可适当布局具备一定产业催化的超跌方向。
中信建投:稀土供需格局向好
中信建投表示,美国本土稀土公司MP Materials确认,由于卷入贸易冲突,占公司营收的大头——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的业务已经因“不具商业可行性”陷入停滞。MP Materials希望打造美国本土稀土产业链,但海外构建完整稀土产业链时间不容小视,短期仍主要依赖中国,中国拥有全球约90%的稀土冶炼分离、磁材生产产能。2024年中国进口稀土13.3万吨,其中稀土金属化合物7.73万吨,主要来自缅甸、老挝、马来西亚,进口稀土金属矿5.56万吨,几乎全部来自美国,百川计算实际折算氧化镨钕约为4500吨。供给端,预计2025年美国稀土精矿对中国出口停滞,东南亚稀土供给存在收紧可能,国内加强稀土生产、出口双重管制,需求端人形机器人需求放量元年。关税战背景下,稀土攻守兼备,建议持续关注。
债券市场:
华泰固收:债市判断以震荡偏多为主,久期偏好度明显提升
华泰固收研究团队报告指出,4月问卷显示,投资者最关注关税和稳内需政策,债市判断以震荡偏多为主,策略继续偏向波段操作,久期偏好度明显提升。二季度基本面环比走弱概率较高,货币政策有博弈空间,方向上利多债市。但长端利率临近前低,关税信息、政策对冲可能引发脉冲式调整,资金面缓而不松,供给压力增大,投资者心态看多但不做多。短期债市难以打破震荡格局,建议暂时用存单、中短端信用过渡,长久期地方债等具有票息优势,杠杆操作空间有限。理财更偏好同业存款,保险对当前利率点位的接受度一般,公募基金重点培育ETF等产品。后续关注4月政治局会议、经济高频数据、关税谈判。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精选财经要闻服务,内容来自机构研报摘要、公开权威媒体报道;版权归原作者(机构研究员、媒体记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不作为对上述所涉行业及相关股票、基金的推荐,也不构成投资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做好风险评测,选择与之相匹配风险等级的产品。
一、行情速览
股市动态:
4月21日,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上涨,截至收盘,沪指涨0.45%,深成指涨1.27%,创业板指涨1.59%。全市场成交额10736亿元,较上日放量1244亿元。全市场超4300只个股上涨。板块题材上,黄金、跨境电商、造纸、AI应用、机器人概念股涨幅居前;银行、白酒、港口航运、旅游酒店板块表现落后。截至4月18日,两市两融余额合计17874.3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62.63亿元。
债市动态:
4月21日,国债期货早盘收盘,30年期国债主连跌0.45%报119.18,10年期国债主连跌0.22%,5年期国债主连跌0.14%,2年期国债主连跌0.05%。
ETF指数资金流向:
4月18日ETF市场总体资金净流入120亿元;宽基层面,沪深300资金净流入90.15亿元、上证50资金净流入15.98亿元;行业/主题层面,黄金资金净流入20.94亿元、半导体资金净流入2.44亿元。净流出宽基层面,中证A500净流出19.29亿;行业/主题层面,券商净流出3.78亿元。 4月21日,嘉实中证A500 ETF(代码:159351)成交额为24.03亿元,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代码:588200)成交额为12.15亿元,嘉实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ETF(代码:588700)成交额为0.27亿元,中概互联网ETF(代码:159607)成交额为1.15亿元,嘉实上海金ETF(代码:159831)成交额为0.47 亿元。
二、今日聚焦
1、一年期、五年期LPR均维持不变
4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出炉:5年期以上LPR为3.6%,上月为3.6%。1年期LPR为3.1%,上月为3.1%。
2、规模扩容按下加速键 ETF步入“4万亿”时代
据中证报报道,继2024年9月首次突破3万亿元后,近日,全市场ETF总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成为资本市场新的里程碑。自2004年年底首只ETF问世以来,其规模扩张不断加速:第一个1万亿元用时16年,第二个1万亿元用时3年,第三个1万亿元仅用时1年,而第四个1万亿元仅用时半年有余。资金加速涌入的背后,是政策积极推动下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形成的合力。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加速配置ETF;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通过指数投资利器捕捉市场风口,或逆市抄底布局相关资产。
3、商务部:1—3月以旧换新加力扩围 国货“潮品”广受青睐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负责人谈2025年1—3月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发展情况。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国货“潮品”广受青睐。家电以旧换新成效显著。2024年8月加力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以来,消费者累计购买以旧换新家电产品超1亿台,其中2025年购买超4000万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3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9.3%,其中3月单月增长35.1%。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落地迅速。1月15日商务部发布相关政策以来,消费者已累计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超3000万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3月,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6.9%,其中3月单月增长28.6%。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持续推进。今年以来,全国6.7万家销售门店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累计换购新车376.4万辆,相当于2024年置换总量的2.7倍。老字号商品与服务深受欢迎。各地已举办2025“老字号嘉年华”特色活动140余场,带动线上线下销售额超60亿元。平台企业数据显示,1—3月,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堂食交易额同比增长21%。
4、“美国例外论”式微 投资者转向新兴市场本币债
美元指数跌破98关口,为2022年3月以来首次,日内跌超1%。在“美国例外论”式微、美元信用受损的背景下,全球投资者转向新兴市场本币债。高盛分析师特尔特在研报中写道:新兴市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预计将继续超越美元债。面对美国和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新兴市场本币债券将有望跑赢其他各类新兴市场资产。
(以上资讯来自国内财经媒体公开报道)
三、策略观点
股票市场:
华泰证券:防御型资产及政策对冲方向仍为A股短期主线
中美关税扰动压制市场风险偏好,资金交投相对清淡,沪深两市成交额回落,A股或处于震荡歇脚期:二季度经济走势波折预期下,投资者对政策对冲预期强化,此外,逆势资金托底力量延续,底部位置仍有支撑,但上行动力仍待凝聚,破局点或在于后续政策定调、科技产业周期的催化。配置上,防御型资产及政策对冲方向仍为短期主线,红利资产中,交运、保险、通信服务等2024年分红率有望提升且拥挤度低位;政策对冲端,关注内需等方向中景气改善的方向。此外,当前科技调整相对充分,随着后续风险偏好修复,可适当布局具备一定产业催化的超跌方向。
中信建投:稀土供需格局向好
中信建投表示,美国本土稀土公司MP Materials确认,由于卷入贸易冲突,占公司营收的大头——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的业务已经因“不具商业可行性”陷入停滞。MP Materials希望打造美国本土稀土产业链,但海外构建完整稀土产业链时间不容小视,短期仍主要依赖中国,中国拥有全球约90%的稀土冶炼分离、磁材生产产能。2024年中国进口稀土13.3万吨,其中稀土金属化合物7.73万吨,主要来自缅甸、老挝、马来西亚,进口稀土金属矿5.56万吨,几乎全部来自美国,百川计算实际折算氧化镨钕约为4500吨。供给端,预计2025年美国稀土精矿对中国出口停滞,东南亚稀土供给存在收紧可能,国内加强稀土生产、出口双重管制,需求端人形机器人需求放量元年。关税战背景下,稀土攻守兼备,建议持续关注。
债券市场:
华泰固收:债市判断以震荡偏多为主,久期偏好度明显提升
华泰固收研究团队报告指出,4月问卷显示,投资者最关注关税和稳内需政策,债市判断以震荡偏多为主,策略继续偏向波段操作,久期偏好度明显提升。二季度基本面环比走弱概率较高,货币政策有博弈空间,方向上利多债市。但长端利率临近前低,关税信息、政策对冲可能引发脉冲式调整,资金面缓而不松,供给压力增大,投资者心态看多但不做多。短期债市难以打破震荡格局,建议暂时用存单、中短端信用过渡,长久期地方债等具有票息优势,杠杆操作空间有限。理财更偏好同业存款,保险对当前利率点位的接受度一般,公募基金重点培育ETF等产品。后续关注4月政治局会议、经济高频数据、关税谈判。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精选财经要闻服务,内容来自机构研报摘要、公开权威媒体报道;版权归原作者(机构研究员、媒体记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不作为对上述所涉行业及相关股票、基金的推荐,也不构成投资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做好风险评测,选择与之相匹配风险等级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