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投资笔记栏目《科技最前线》系列栏目第五期,为您解读对科技创新、科技投资的最新思考,跟随嘉实科技投资领航团一起漫步前沿科技、感知科技的魅力!本期话题围绕港股科技。
2023年5月低点以来,恒生科技指数上涨超过20%,再度进入“技术性牛市”。事实上,这是自2021年2月恒生科技指数开始调整以来的第三轮“技术性牛市”。大家灵魂拷问,这次咱们来真的吗?
在过去2年多的时间里,外部宏观因素羁绊下,港股一直饱受困扰,大幅波动。相信身处其中的人,哭过、笑过、精分过——去年年底以来,A股上演TMT行情独自美丽,港股优质公司的股价依然“冻人”;全球科技股都在表现了,港股科技依然平静。
身为港股基金经理,我跟大家一样经历了风雨。尽管市场毒打千百遍,尽管疫后复苏道路曲折漫长,我依然看到我们投资的港股科技企业在努力成长。短期股价表现没有让人满意,但我们相信一个市场的强弱,最基本的来自于其中企业股票长期的生命力。
嘉实科技投资团队,今年以来是比较旗帜鲜明看好港股科技机遇的,我们认为AI浪潮下港股和中概的投资机会只会迟到、不会缺席。本轮的上涨,在震荡中伴随着一系列积极的催化徐徐展开,压制因素逐步消除,那么港股投资将迎来绝地反击吗?
2023上半年:从复苏主线到AI主线
全球视野是嘉实科技投资团队特点之一,这也符合科技产业和投资的特性,要面向全球去学习了解、持续跟踪科技的最新动向,要去拆解一个快速变化产业中的底层逻辑与演化规律。
我本人是在2017年加入嘉实科技研究团队,负责互联网软件行业研究,且从那时就开始负责AI产业链的专题研究,到现在成为一个专注投资全球科技、港股科技领域的基金经理。
事实上,人工智能的发展、传播和被接受,也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寒冬。十多年前,AI人工智能在国际发轫之初,也是一个被质疑的小众领域。到2016年基于深度学习的AlphaGo在围棋比赛中战胜李世石,再到2023年“顶流”ChatGPT成为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人工智能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对于我们投资研究端,也需要在从0到1到N的过程中,去持续跟踪学习。所以本轮嘉实科技团队在产业关键拐点时,相对更敏锐做出判断“我们等待的时刻,终于来临”。
我的学习路径和很多同行不太一样,本科在香港求学,第一份工作在外资金融机构。我生长在上海,并在高考时考取了复旦大学,但同时也通过自主招生收到了香港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在两份通知书面前我选择了香港大学,选择离开家乡南下求学。这是我最开始和香港结缘的经历,金融大都市带来的挑战和张力是我一直非常向往的。
2009年毕业时正值金融危机肆虐,我进入到外资花旗银行开始了研究工作,一直以来覆盖的行业都以偏海外的科技和消费行业为主,不断累积全球科技视野。在每次出差或回家探亲时,我不断体会到大陆企业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包括对移动支付、打车、外卖包括电商的感触非常深,也见证了一轮轮中概与港股科技企业的腾飞、上市。8年后,我有幸加入嘉实基金的科技研究团队。
回到市场,人工智能作为年初至今全球最关注的科技趋势,基于前6年持续的研究沉淀,我们认为这绝不是主题炒作而是真产业趋势。此次AI的变革好比互联网+般具有划时代意义,将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不远,举目可见,也许未来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所有场景中都将需要一个AI助手。
国内虽然目前发展与海外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追赶的速度同样惊人。A股的TMT板块受人工智能的催化,已经走出了AI+的牛市行情,而反观港股,有资金、有技术、有场景的大模型公司聚集在香港上市,但却还没有产生类似的行情。两边投资者的定价差异体现无疑。
港股有其特殊性,港股表现一方面要看国内的基本面,另一方面要看海外市场的流动性。这两方面,上半年国内经济复苏没大家预期那么好,海外流动性宽松时间表也被往后推延,港股持续受到外部宏观因素困扰。另外港股也是一个极度理性的市场,“不见兔子不撒鹰”,一定要看到业绩,不会为太多的想象力买单。在这些情况的交织之下,今年以来比较坎坷。
在配置方面,我们选择的“软科技”在23年上半年展现出了相对的商业模式韧性,率先在收入和利润两端同时看到复苏。在嘉实港股互联网产业核心资产产品的管理上,组合专注于投资港股通内的科技类资产,在子行业上更偏向于港股互联网和港股计算机(SaaS)行业。投资上坚守风格不漂移,今年以来随港股科技市场也承受不少波动。
这是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不断精进的动力,面对困境我们反复校验、始终坚信曙光就在前方。当前我们认为市场的预期已经逐步调整到位,港股压制因素正在逐步解除。
2023下半年:市场信心底部修复
正如在基金二季报中所言,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国内经济复苏及海外流动性放松仍然只是时间问题。面对普遍对于中国经济较为悲观的观点,我们认为我国2023年目标全年5%的经济增速仍然是全球范围内最好的主要经济体,且政策工具箱中依旧对策丰富。7月重磅会议之后,我们也看到释放的一系列政策,都在引导市场预期向积极的一侧修复,经济复常、复苏只是时间问题。
而美国加息也终将进入尾声,极高的利率难以长期维持。叠加近期外部关系进入竞争常态化,这些宏观因素的发展仍然对港股的表现较为友好。
回到港股科技,我们认为港股科技即使不受AI催化,仍有很好的投资价值。从估值上看,港股互联网占比较大的恒生科技指数,当前TTM PE在26.32x,接近历史最低值(数据来自wind,截至7月21日)。从我们自下而上调研和研究来看,很多股票估值都处于被压制的状态。
从产业方面看,我们认为有场景资源的互联网和SaaS行业将最大程度受益于AI+的变革,开源节流,是真正能受益于大模型趋势的企业。互联网大厂具有应用端的能力,具备将这些趋势整合打通,而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如果想要在应用领域竞争,就需要考虑如何与这些互联网大厂竞争,打造独特的特色和优势。
我们也同样看好在云厂商、自研AI芯片以及行业模型等方面的机会,这些领域已经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在过去一段时间中有所表现。我们会密切关注这些方面的发展和变化,港股科技都有不少对应的优质企业。
港股科技如受A股催化带动,将有望带来更可观的回报。市场将进入半年业绩期,并对下半年有所展望。我们预期组合内标的能有持续业绩复苏的表现,希望努力为投资者寻求最佳收益。
展望未来:看好港股科技的战略性投资机会
优秀企业的成长,依然是回报的核心来源。长期来看,香港作为离岸资本市场的特殊定位,将取代上个时代中概的角色。即使在目前这个估值水平之下(编者注:截至2023年7月31日恒生指数估值PE为9.4倍),仍然吸引了国内较各行各业较优秀的企业赴港上市,聚集着一大批优质的企业。鱼塘里的鱼越来越丰富,才有一个更好更健康的市场。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虽然我们曾在港股历史未见的逆风期中徘徊,但过去2-3年的下行周期,在投资的长跑中并不算长。短期决定股价表现的因素和维度很多,短期拐点的判断亦很容易犯错。我们更应该坚定关注企业自身长期收入与盈利增长这一指标,决定长期市场趋势。
站在现在这个时点,我们坚定看好港股投资的战略性机会,恒生科技又是其中弹性相对最好的方向。过去3年,好公司都淹没在Beta之中,还愿意在港股里折腾的人也少了很多。不过没关系,分析太多有时候不如对科技趋势、对企业价值的信仰,期望与有缘人共同见证港股的崛起!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
编者按:投资笔记栏目《科技最前线》系列栏目第五期,为您解读对科技创新、科技投资的最新思考,跟随嘉实科技投资领航团一起漫步前沿科技、感知科技的魅力!本期话题围绕港股科技。
2023年5月低点以来,恒生科技指数上涨超过20%,再度进入“技术性牛市”。事实上,这是自2021年2月恒生科技指数开始调整以来的第三轮“技术性牛市”。大家灵魂拷问,这次咱们来真的吗?
在过去2年多的时间里,外部宏观因素羁绊下,港股一直饱受困扰,大幅波动。相信身处其中的人,哭过、笑过、精分过——去年年底以来,A股上演TMT行情独自美丽,港股优质公司的股价依然“冻人”;全球科技股都在表现了,港股科技依然平静。
身为港股基金经理,我跟大家一样经历了风雨。尽管市场毒打千百遍,尽管疫后复苏道路曲折漫长,我依然看到我们投资的港股科技企业在努力成长。短期股价表现没有让人满意,但我们相信一个市场的强弱,最基本的来自于其中企业股票长期的生命力。
嘉实科技投资团队,今年以来是比较旗帜鲜明看好港股科技机遇的,我们认为AI浪潮下港股和中概的投资机会只会迟到、不会缺席。本轮的上涨,在震荡中伴随着一系列积极的催化徐徐展开,压制因素逐步消除,那么港股投资将迎来绝地反击吗?
2023上半年:从复苏主线到AI主线
全球视野是嘉实科技投资团队特点之一,这也符合科技产业和投资的特性,要面向全球去学习了解、持续跟踪科技的最新动向,要去拆解一个快速变化产业中的底层逻辑与演化规律。
我本人是在2017年加入嘉实科技研究团队,负责互联网软件行业研究,且从那时就开始负责AI产业链的专题研究,到现在成为一个专注投资全球科技、港股科技领域的基金经理。
事实上,人工智能的发展、传播和被接受,也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寒冬。十多年前,AI人工智能在国际发轫之初,也是一个被质疑的小众领域。到2016年基于深度学习的AlphaGo在围棋比赛中战胜李世石,再到2023年“顶流”ChatGPT成为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人工智能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对于我们投资研究端,也需要在从0到1到N的过程中,去持续跟踪学习。所以本轮嘉实科技团队在产业关键拐点时,相对更敏锐做出判断“我们等待的时刻,终于来临”。
我的学习路径和很多同行不太一样,本科在香港求学,第一份工作在外资金融机构。我生长在上海,并在高考时考取了复旦大学,但同时也通过自主招生收到了香港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在两份通知书面前我选择了香港大学,选择离开家乡南下求学。这是我最开始和香港结缘的经历,金融大都市带来的挑战和张力是我一直非常向往的。
2009年毕业时正值金融危机肆虐,我进入到外资花旗银行开始了研究工作,一直以来覆盖的行业都以偏海外的科技和消费行业为主,不断累积全球科技视野。在每次出差或回家探亲时,我不断体会到大陆企业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包括对移动支付、打车、外卖包括电商的感触非常深,也见证了一轮轮中概与港股科技企业的腾飞、上市。8年后,我有幸加入嘉实基金的科技研究团队。
回到市场,人工智能作为年初至今全球最关注的科技趋势,基于前6年持续的研究沉淀,我们认为这绝不是主题炒作而是真产业趋势。此次AI的变革好比互联网+般具有划时代意义,将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不远,举目可见,也许未来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所有场景中都将需要一个AI助手。
国内虽然目前发展与海外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追赶的速度同样惊人。A股的TMT板块受人工智能的催化,已经走出了AI+的牛市行情,而反观港股,有资金、有技术、有场景的大模型公司聚集在香港上市,但却还没有产生类似的行情。两边投资者的定价差异体现无疑。
港股有其特殊性,港股表现一方面要看国内的基本面,另一方面要看海外市场的流动性。这两方面,上半年国内经济复苏没大家预期那么好,海外流动性宽松时间表也被往后推延,港股持续受到外部宏观因素困扰。另外港股也是一个极度理性的市场,“不见兔子不撒鹰”,一定要看到业绩,不会为太多的想象力买单。在这些情况的交织之下,今年以来比较坎坷。
在配置方面,我们选择的“软科技”在23年上半年展现出了相对的商业模式韧性,率先在收入和利润两端同时看到复苏。在嘉实港股互联网产业核心资产产品的管理上,组合专注于投资港股通内的科技类资产,在子行业上更偏向于港股互联网和港股计算机(SaaS)行业。投资上坚守风格不漂移,今年以来随港股科技市场也承受不少波动。
这是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不断精进的动力,面对困境我们反复校验、始终坚信曙光就在前方。当前我们认为市场的预期已经逐步调整到位,港股压制因素正在逐步解除。
2023下半年:市场信心底部修复
正如在基金二季报中所言,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国内经济复苏及海外流动性放松仍然只是时间问题。面对普遍对于中国经济较为悲观的观点,我们认为我国2023年目标全年5%的经济增速仍然是全球范围内最好的主要经济体,且政策工具箱中依旧对策丰富。7月重磅会议之后,我们也看到释放的一系列政策,都在引导市场预期向积极的一侧修复,经济复常、复苏只是时间问题。
而美国加息也终将进入尾声,极高的利率难以长期维持。叠加近期外部关系进入竞争常态化,这些宏观因素的发展仍然对港股的表现较为友好。
回到港股科技,我们认为港股科技即使不受AI催化,仍有很好的投资价值。从估值上看,港股互联网占比较大的恒生科技指数,当前TTM PE在26.32x,接近历史最低值(数据来自wind,截至7月21日)。从我们自下而上调研和研究来看,很多股票估值都处于被压制的状态。
从产业方面看,我们认为有场景资源的互联网和SaaS行业将最大程度受益于AI+的变革,开源节流,是真正能受益于大模型趋势的企业。互联网大厂具有应用端的能力,具备将这些趋势整合打通,而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如果想要在应用领域竞争,就需要考虑如何与这些互联网大厂竞争,打造独特的特色和优势。
我们也同样看好在云厂商、自研AI芯片以及行业模型等方面的机会,这些领域已经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在过去一段时间中有所表现。我们会密切关注这些方面的发展和变化,港股科技都有不少对应的优质企业。
港股科技如受A股催化带动,将有望带来更可观的回报。市场将进入半年业绩期,并对下半年有所展望。我们预期组合内标的能有持续业绩复苏的表现,希望努力为投资者寻求最佳收益。
展望未来:看好港股科技的战略性投资机会
优秀企业的成长,依然是回报的核心来源。长期来看,香港作为离岸资本市场的特殊定位,将取代上个时代中概的角色。即使在目前这个估值水平之下(编者注:截至2023年7月31日恒生指数估值PE为9.4倍),仍然吸引了国内较各行各业较优秀的企业赴港上市,聚集着一大批优质的企业。鱼塘里的鱼越来越丰富,才有一个更好更健康的市场。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虽然我们曾在港股历史未见的逆风期中徘徊,但过去2-3年的下行周期,在投资的长跑中并不算长。短期决定股价表现的因素和维度很多,短期拐点的判断亦很容易犯错。我们更应该坚定关注企业自身长期收入与盈利增长这一指标,决定长期市场趋势。
站在现在这个时点,我们坚定看好港股投资的战略性机会,恒生科技又是其中弹性相对最好的方向。过去3年,好公司都淹没在Beta之中,还愿意在港股里折腾的人也少了很多。不过没关系,分析太多有时候不如对科技趋势、对企业价值的信仰,期望与有缘人共同见证港股的崛起!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