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 是时候 “人机合一”了
| 2024-07-19
本文内容2366个字,建议阅读时长5分钟
人形机器人 是时候 “人机合一”了
字体大小:

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最亮眼的C位就是由18台人形机器人组成的“十八金刚”,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大会上总共约有45款智能机器人在现场展示,其中包括25款人形机器人。


图源自网络

眼下,人形机器人站上风口,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级,备受产业瞩目。可以说,人形机器人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科技已照进现实

国内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闪亮登场。这款人形机器人身高 185cm,体重 80kg,拥有高度仿生的躯干构型和拟人化的运动控制,可以支持多模态的机动+感知+交互+操控,全身有多达 43 个主动自由度,最大关节峰值扭矩400N.m,算力支持 400TOPs。还可以支持快速行走、敏捷避障、稳健上下坡、抗冲击干扰四大运动功能,可以说,代表了目前人形机器人行业顶尖的硬件设计水平。

大会上,特斯拉的二代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也首次亮相。相比一代产品,Optimus在直立行走的基础上,行走速度提升了30%,重量减轻了10公斤,其手指还“进化”到除了感知和触觉,可以在轻握鸡蛋和搬运重物时做到“游刃有余”。据报道,Optimus二代已经开始尝试“打工”,在特斯拉工厂进行电池的分拣训练。未来,特斯拉将于明年开始限量生产人形机器人,将有超过1000个Optimus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帮助人类完成生产任务。

曾经在小说、电影中才能出现的场景应用,如今已经照进现实。人形机器人也从实验室的图纸成为了真实的DEMO样机。

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攀升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正以每年超2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数百亿美元的规模。

来自赛迪顾问的《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发展研究》指出,2023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期,预计到2026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未来功能型整机将逐步占据主流,发展潜力巨大。

2022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15亿美元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机器人产业发展持续加快,大量科技和制造企业向人形机器人赛道进军,随着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有望迎来繁荣发展期。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主要由上游零部件、中游人形机器人本体及下游终端应用等环节组成。

我国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仍处于持续构建中


资料来源: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2024)》、开源证券研究所

事实上,当前“人形机器人”的重点并不在“人形”,更多体现为芯片、传感器、软件、人工智能、通信、机械、材料等诸多前沿技术综合应用的集合。

这其中,也酝酿着更多投资机会,一直以来,人形机器人领域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空间都比较大。核心零部件的攻克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化的先决条件,零部件的国产化将为人形机器人在性能、成本、可靠性、安全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助力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

构建机器人生态 塑造人类新伙伴

2023年11月,中国工信部印发了蓝图文件《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中国到2025年将批量生产具有人工智能“大脑、小脑、肢体”的人形机器人。到2027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将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引擎。

在嘉实制造升级基金经理孟夏看来,随着深度学习、感知系统、交互能力等技术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越来越智能化,正在进入商业化的新阶段。不过一个科技产品能否走向千家万户,还需要看两大因素,一是能否实现技术突破,这个决定“能不能用”、“好不好用”,二是能否形成产业规模,即是否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控制成本,让更多人“买得起”、“用得上”。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也在持续开放。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医疗、服务、救援等众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未来人形机器人必将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和伙伴,为人类带来更多便利。

从技术层面看,近十年,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上实现了从落后到跟跑乃至领跑。随着业内企业蓬勃发展,中国距离2025年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的目标已不远。

在科技的浪潮中,人形机器人的时代正在缓缓拉开帷幕,新一代技术革命徐徐而来。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

下一篇
人形机器人 是时候 “人机合一”了
| 2024-07-19
本文内容2366个字,建议阅读时长5分钟
人形机器人 是时候 “人机合一”了
字体大小:

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最亮眼的C位就是由18台人形机器人组成的“十八金刚”,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大会上总共约有45款智能机器人在现场展示,其中包括25款人形机器人。


图源自网络

眼下,人形机器人站上风口,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级,备受产业瞩目。可以说,人形机器人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科技已照进现实

国内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闪亮登场。这款人形机器人身高 185cm,体重 80kg,拥有高度仿生的躯干构型和拟人化的运动控制,可以支持多模态的机动+感知+交互+操控,全身有多达 43 个主动自由度,最大关节峰值扭矩400N.m,算力支持 400TOPs。还可以支持快速行走、敏捷避障、稳健上下坡、抗冲击干扰四大运动功能,可以说,代表了目前人形机器人行业顶尖的硬件设计水平。

大会上,特斯拉的二代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也首次亮相。相比一代产品,Optimus在直立行走的基础上,行走速度提升了30%,重量减轻了10公斤,其手指还“进化”到除了感知和触觉,可以在轻握鸡蛋和搬运重物时做到“游刃有余”。据报道,Optimus二代已经开始尝试“打工”,在特斯拉工厂进行电池的分拣训练。未来,特斯拉将于明年开始限量生产人形机器人,将有超过1000个Optimus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帮助人类完成生产任务。

曾经在小说、电影中才能出现的场景应用,如今已经照进现实。人形机器人也从实验室的图纸成为了真实的DEMO样机。

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攀升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正以每年超2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数百亿美元的规模。

来自赛迪顾问的《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发展研究》指出,2023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期,预计到2026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未来功能型整机将逐步占据主流,发展潜力巨大。

2022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15亿美元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机器人产业发展持续加快,大量科技和制造企业向人形机器人赛道进军,随着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有望迎来繁荣发展期。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主要由上游零部件、中游人形机器人本体及下游终端应用等环节组成。

我国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仍处于持续构建中


资料来源: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2024)》、开源证券研究所

事实上,当前“人形机器人”的重点并不在“人形”,更多体现为芯片、传感器、软件、人工智能、通信、机械、材料等诸多前沿技术综合应用的集合。

这其中,也酝酿着更多投资机会,一直以来,人形机器人领域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空间都比较大。核心零部件的攻克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化的先决条件,零部件的国产化将为人形机器人在性能、成本、可靠性、安全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助力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

构建机器人生态 塑造人类新伙伴

2023年11月,中国工信部印发了蓝图文件《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中国到2025年将批量生产具有人工智能“大脑、小脑、肢体”的人形机器人。到2027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将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引擎。

在嘉实制造升级基金经理孟夏看来,随着深度学习、感知系统、交互能力等技术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越来越智能化,正在进入商业化的新阶段。不过一个科技产品能否走向千家万户,还需要看两大因素,一是能否实现技术突破,这个决定“能不能用”、“好不好用”,二是能否形成产业规模,即是否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控制成本,让更多人“买得起”、“用得上”。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也在持续开放。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医疗、服务、救援等众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未来人形机器人必将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和伙伴,为人类带来更多便利。

从技术层面看,近十年,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上实现了从落后到跟跑乃至领跑。随着业内企业蓬勃发展,中国距离2025年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的目标已不远。

在科技的浪潮中,人形机器人的时代正在缓缓拉开帷幕,新一代技术革命徐徐而来。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