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速览
股市动态:
2月13日,A股三大指数调整,截至收盘,沪指跌0.42%,深成指跌0.77%,创业板指跌0.71%。全市场成交额18539亿元,较上日放量1421亿元。板块题材上,影视传媒、白酒、猪肉、游戏、文生视频、算力概念股涨幅居前;机器人、半导体、消费电子、物联网、商业航天板块跌幅居前。截至2月12日,两市融资余额合计18383.2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71.16亿元。
债市动态:
2月13日,国债期货收盘多数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涨0.06%,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8%,5年期主力合约跌0.05%,2年期主力合约跌0.03%。
ETF指数资金流向:
2月12日净流入前10的指数以大盘为主;以行业/主题层面,地产、军工、红利等主题流入较多。净流出前10的指数以中大盘为主,科创50流出近25亿;行业/主题层面以芯片半导体、动漫游戏等为主。2月13日,嘉实科创芯片ETF(代码:588200)成交额近21.02亿元,嘉实中证A500 ETF(代码:159351)成交额近21.30亿元,嘉实中证软件服务ETF(代码:159852)成交额近4.52亿元。
二、今日聚焦
1、【央行“缩表”无碍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据中证报报道,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货币当局总资产为44.1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6431亿元,规模收缩引发市场关注。对此,多位专家认为,央行“缩表”主要由于国债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等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正在逐步取代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紧缩。2025年,货币政策将适度宽松取向不变,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2、【美国1月CPI年率意外走高 核心CPI月率超预期反弹】
美国1月未季调CPI年率录得3%,为2024年6月以来最大增幅。美国1月季调后核心CPI月率录得0.4%,为2024年3月以来最大增幅。
3、【上海1月份一二手房成交面积均同比增16%,二手房成交连续4个月超1.5万套】
据澎湃新闻,2月13日从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1月份全市一手住房成交面积4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二手住房成交面积14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当月成交1.6万套,连续4个月保持在1.5万套以上。金融市场交易保持增长,1月份上交所日均股票成交额4809.7亿元,同比增长45.7%。
4、【中方回应美国钢铝关税:敦促美回到贸易体制正确轨道】
据央视新闻报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回应美对钢铁和铝进口加征25%的关税问题时指出,中方注意到美东时间2月10号晚,美国政府宣布调整针对钢铁和铝的进口关税,恢复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232钢铝关税,并进一步提高铝产品的进口关税。很多国家已经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美国内也有很大反对声音。(以上资讯来自国内财经媒体公开报道)
三、策略观点
股票市场:
东吴证券:市场风格或仍以成长类+制造类为主
市场短期开始出现分歧,强势板块出现调整迹象。整体来看,市场情绪仍然较为活跃,调整轮动方向有资金承接,两会前处于政策、业绩、经济数据的真空期,对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预期较强,资金相对活跃,因此弹性较高、有想象空间的小盘风格收益高于大盘,目前开始至两会之前,科技部分板块开始轮动,市场风格可能仍然以成长类+制造类为主,科技仍有胜率。
中金公司:通胀粘性推迟美联储降息时点
美国1月核心CPI季调环比涨幅反弹至0.4%,同比反弹至3.3%,总CPI环比涨幅上升至0.5%,同比上升至3.0%,均高于市场预期。这次通胀反弹与各种供给扰动有关,包括:飓风的滞后影响、严寒的冬日极端天气、加州山火、禽流感带来的鸡蛋短缺,以及特朗普关税预期升温。另外也反映了“一月效应”的季节性因素。一般情况下,供给扰动是短暂的,但这次关税是一个未知因素,有很大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叠加就业的韧性,或使美联储在更长时间保持观望。将降息时点的预测推迟至三季度,早于目前市场预期的四季度。
债券市场:
中信建投:转债资产的价格呈现较为明显的均值回归特征
整体而言,建议①依然依据价格中枢的波动调整持仓,关注价格中位数115元-122元区间。历史经验看,转债资产的价格呈现较为明显的均值回归特征。截至1月末,转债市场价格中位数约为119.3元,目前的转债在绝对价格角度仍有收益;②关注哑铃型思路,一方面偏债稳健型个券作为配置基本盘,另一方面重点关注机器人、AI、黄金等相关个券带来弹性回报。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精选财经要闻服务,内容来自机构研报摘要、公开权威媒体报道;版权归原作者(机构研究员、媒体记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不作为对上述所涉行业及相关股票、基金的推荐,也不构成投资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做好风险评测,选择与之相匹配风险等级的产品。
一、行情速览
股市动态:
2月13日,A股三大指数调整,截至收盘,沪指跌0.42%,深成指跌0.77%,创业板指跌0.71%。全市场成交额18539亿元,较上日放量1421亿元。板块题材上,影视传媒、白酒、猪肉、游戏、文生视频、算力概念股涨幅居前;机器人、半导体、消费电子、物联网、商业航天板块跌幅居前。截至2月12日,两市融资余额合计18383.2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71.16亿元。
债市动态:
2月13日,国债期货收盘多数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涨0.06%,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8%,5年期主力合约跌0.05%,2年期主力合约跌0.03%。
ETF指数资金流向:
2月12日净流入前10的指数以大盘为主;以行业/主题层面,地产、军工、红利等主题流入较多。净流出前10的指数以中大盘为主,科创50流出近25亿;行业/主题层面以芯片半导体、动漫游戏等为主。2月13日,嘉实科创芯片ETF(代码:588200)成交额近21.02亿元,嘉实中证A500 ETF(代码:159351)成交额近21.30亿元,嘉实中证软件服务ETF(代码:159852)成交额近4.52亿元。
二、今日聚焦
1、【央行“缩表”无碍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据中证报报道,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货币当局总资产为44.1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6431亿元,规模收缩引发市场关注。对此,多位专家认为,央行“缩表”主要由于国债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等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正在逐步取代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紧缩。2025年,货币政策将适度宽松取向不变,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2、【美国1月CPI年率意外走高 核心CPI月率超预期反弹】
美国1月未季调CPI年率录得3%,为2024年6月以来最大增幅。美国1月季调后核心CPI月率录得0.4%,为2024年3月以来最大增幅。
3、【上海1月份一二手房成交面积均同比增16%,二手房成交连续4个月超1.5万套】
据澎湃新闻,2月13日从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1月份全市一手住房成交面积4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二手住房成交面积14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当月成交1.6万套,连续4个月保持在1.5万套以上。金融市场交易保持增长,1月份上交所日均股票成交额4809.7亿元,同比增长45.7%。
4、【中方回应美国钢铝关税:敦促美回到贸易体制正确轨道】
据央视新闻报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回应美对钢铁和铝进口加征25%的关税问题时指出,中方注意到美东时间2月10号晚,美国政府宣布调整针对钢铁和铝的进口关税,恢复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232钢铝关税,并进一步提高铝产品的进口关税。很多国家已经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美国内也有很大反对声音。(以上资讯来自国内财经媒体公开报道)
三、策略观点
股票市场:
东吴证券:市场风格或仍以成长类+制造类为主
市场短期开始出现分歧,强势板块出现调整迹象。整体来看,市场情绪仍然较为活跃,调整轮动方向有资金承接,两会前处于政策、业绩、经济数据的真空期,对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预期较强,资金相对活跃,因此弹性较高、有想象空间的小盘风格收益高于大盘,目前开始至两会之前,科技部分板块开始轮动,市场风格可能仍然以成长类+制造类为主,科技仍有胜率。
中金公司:通胀粘性推迟美联储降息时点
美国1月核心CPI季调环比涨幅反弹至0.4%,同比反弹至3.3%,总CPI环比涨幅上升至0.5%,同比上升至3.0%,均高于市场预期。这次通胀反弹与各种供给扰动有关,包括:飓风的滞后影响、严寒的冬日极端天气、加州山火、禽流感带来的鸡蛋短缺,以及特朗普关税预期升温。另外也反映了“一月效应”的季节性因素。一般情况下,供给扰动是短暂的,但这次关税是一个未知因素,有很大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叠加就业的韧性,或使美联储在更长时间保持观望。将降息时点的预测推迟至三季度,早于目前市场预期的四季度。
债券市场:
中信建投:转债资产的价格呈现较为明显的均值回归特征
整体而言,建议①依然依据价格中枢的波动调整持仓,关注价格中位数115元-122元区间。历史经验看,转债资产的价格呈现较为明显的均值回归特征。截至1月末,转债市场价格中位数约为119.3元,目前的转债在绝对价格角度仍有收益;②关注哑铃型思路,一方面偏债稳健型个券作为配置基本盘,另一方面重点关注机器人、AI、黄金等相关个券带来弹性回报。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精选财经要闻服务,内容来自机构研报摘要、公开权威媒体报道;版权归原作者(机构研究员、媒体记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不作为对上述所涉行业及相关股票、基金的推荐,也不构成投资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做好风险评测,选择与之相匹配风险等级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