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浪潮奔涌 仍是行情主线
| 2025-10-28
本文内容2366个字,建议阅读时长5分钟
科技浪潮奔涌 仍是行情主线
字体大小:

编者按: 自迈入四季度以来,科技行情波动有所加大,但市场关注热度不减。科技领域是否值得长期布局?普通投资者该如何把握主线?

本期《投资笔记》我们邀请了嘉实创新先锋混合基金经理彭民,为大家分享科技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投资方法论以及布局建议。

2025年堪称科技投资大年,行情在火热中曲折前行。

年初,DeepSeek以“技术出圈”之势点燃全球对中国AI产业的关注,科技资产重估行情爆发。此后算力通缩讨论、4月特朗普掀起的全球对等关税让AI板块有所调整。近期,特朗普最新关税表态再度带来扰动,全球股市随之震荡。

国庆节后科技板块波动加大,这背后有几个原因:首先,前期科技行情确实一枝独秀,积累了一定涨幅后面临短期止盈需求,需要适当调整整固;其次,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最新表态给全球资本市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

市场短期波动难以避免,长期来看反而更有利于行情健康发展。客观上来说,行情不可能一直涨,中间多少会有震荡整固的阶段,对科技产业长期前景有信心的投资人来说,适当的调整反而会带来加仓摊薄成本或者分批定投的投资机会。

从产业趋势上看,全球科技创新的浪潮依然澎湃。海外AI巨头技术突破不断,国产AI领域迎来关键进展,从大模型迭代到应用场景落地,自主可控的技术路径逐渐清晰,真正的产业趋势从不会因短期市场扰动而转向。

半导体、AI全链条、智能汽车等产业趋势笃定前行

站在2025年四季度的时间点,科技投资的重点方向依然清晰。基于对产业趋势的深度研判,我们认为,半导体、AI全产业链、智能汽车等领域呈现出明确的投资价值,共同勾勒出科技布局的核心脉络。

首先,半导体。中国半导体产业经历数年攻坚,正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卡脖子”环节在持久的能力耕耘中逐步突破,先进半导体全环节能力持续提升,这一转变具有深远意义。

当前半导体产业的投资逻辑也已发生本质变化:从短期事件驱动,转向长期产能突破与技术迭代驱动。在制造工艺、设备材料、设计工具等关键领域,国内企业正展现出越来越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成熟制程的优化和特色工艺的开发上,中国企业已经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那些具有持续研发投入、技术积累深厚,并能在细分领域形成突破的企业尤其值得关注。

其次,AI全产业链。AI产业的投资机会正在从单点突破向全链条扩散。最新的产业动态包括但不限于,算力层面,头部企业持续迭代算力加速卡,全球云厂商自研芯片步伐明显加快,与此同时产业链合作模式正在重构,OpenAI等头部企业从“单一采购”转向“全球扫卡”,与多家芯片供应商展开战略合作,这些意味着算力供应格局正走向多元,这既是为了保障供应链安全,也是追求更高性价比的必然选择。

模型层面,Sora2视频生成能力正式进入社交交互场景,标志着AI从“文字理解”迈向“视觉创造”的新阶段。更值得期待的是,四季度有望成为多模态模型的新“展示窗口”,视频、语音、图像等能力的融合将推动AI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拓展。相关数据也显示,中国生成式AI用户规模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目前已突破5.15亿,根据相关市场调研,超过九成的用户将国产大模型作为首选。

应用端则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云端应用加速普及,AI眼镜等端侧设备迎来爆发, AI手机持续进步,从“有AI”向“好用AI”转变,智能汽车、机器人等正在成为AI落地的重要场景。

第三,智能汽车。智能汽车作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具备显著竞争优势的产业,其投资价值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在全球市场的市占率和份额持续提升。二是智能汽车正成为AI终端应用的重要载体,在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下,产业创新步伐正在加快,投资机会也从传统的“电动化”向“智能化”深度拓展。

“硬科技”是当前科技投资去伪存真的试金石,在半导体、AI、智能汽车这三大领域中,那些掌握核心技术、具备持续创新能力、能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营收利润的企业,有望成为未来科技行情的主导力量。

我们坚信,短期的市场调整不足为惧,恰恰为布局优质标的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

科技行情波澜壮阔 长期有信仰、短期懂节奏

中长期来看,科技投资的道路虽然曲折,但方法和节奏已经明确。嘉实基金在科技投资方面总结了一套独特的投资方法论,我们把整个科技产业趋势的投资阶段分为硬三年、软三年、商业模式再三年。这一理论概括了科技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首先是硬件层面的创新迭代,接着是软件应用的蓬勃发展,最后是商业模式的全面革新。

目前,以AI为代表,科技投资正处于从硬三年向软三年过渡的关键阶段,整个AI产业趋势还在偏早期的阶段,那些能够把握产业本质、坚持长期主义的投资者,或将在新一轮科技浪潮中获得丰厚回报。

展望未来,在全球央行降息背景下,宽松的货币环境有望令科技成长股吸引力进一步提升,港股市场凭借其独特的资产结构和估值优势,将是布局中国科技资产的战略要地。

作为连接中国与全球资本的桥梁,港股汇聚了半导体、新能源、电子制造等全产业链的优质标的,直接反映着中国优质资产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承接的是全球资金的配置需求。基于对港股投资价值的深度挖掘和长期追踪,我们一直并将持续对港股维持着相对较高的配置比例。

十月下半旬,A股市场将迎来三季报密集披露期,科技板块的业绩成色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根据对产业趋势和公司基本面的分析,半导体、AI产业链和智能汽车等三大细分方向有望交出亮眼成绩单,AI偏硬件环节的公司业绩兑现度可能相对较高,新能源特别是储能板块在政策支持和全球需求增长的推动下有望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投资者也需警惕那些业务布局处于早期阶段、业绩兑现存在不确定性的公司。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的建议是,科技投资一定要有信仰和敬畏之心。信仰源于看清科技行情背后的驱动力,敬畏在于要在快速变化中去伪存真,意识到不是所有创新都能成功。在三季报这个重要的时间窗口,投资者需要更加注重基本面研究,从产业趋势和公司实力出发,在业绩分化中把握真正的投资机会,避免陷入概念炒作的陷阱。

如果大家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我们的建议是,寻找专业团队的代劳。嘉实基金在科技投资配置了投研一体化的团队,价值理念和方法论高度契合,在硬件、软件、互联网等不同成长赛道上都有专业人士负责产业研究和动态跟踪,这种体系架构确保了团队能够应对科技产业的快速变化,力争在日新月异的产业变迁中准确把握投资机会。

注:以上看好方向均为基金经理当前看好方向,不代表基金未来长期必然投资方向。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

下一篇
科技浪潮奔涌 仍是行情主线
| 2025-10-28
本文内容2366个字,建议阅读时长5分钟
科技浪潮奔涌 仍是行情主线
字体大小:

编者按: 自迈入四季度以来,科技行情波动有所加大,但市场关注热度不减。科技领域是否值得长期布局?普通投资者该如何把握主线?

本期《投资笔记》我们邀请了嘉实创新先锋混合基金经理彭民,为大家分享科技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投资方法论以及布局建议。

2025年堪称科技投资大年,行情在火热中曲折前行。

年初,DeepSeek以“技术出圈”之势点燃全球对中国AI产业的关注,科技资产重估行情爆发。此后算力通缩讨论、4月特朗普掀起的全球对等关税让AI板块有所调整。近期,特朗普最新关税表态再度带来扰动,全球股市随之震荡。

国庆节后科技板块波动加大,这背后有几个原因:首先,前期科技行情确实一枝独秀,积累了一定涨幅后面临短期止盈需求,需要适当调整整固;其次,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最新表态给全球资本市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

市场短期波动难以避免,长期来看反而更有利于行情健康发展。客观上来说,行情不可能一直涨,中间多少会有震荡整固的阶段,对科技产业长期前景有信心的投资人来说,适当的调整反而会带来加仓摊薄成本或者分批定投的投资机会。

从产业趋势上看,全球科技创新的浪潮依然澎湃。海外AI巨头技术突破不断,国产AI领域迎来关键进展,从大模型迭代到应用场景落地,自主可控的技术路径逐渐清晰,真正的产业趋势从不会因短期市场扰动而转向。

半导体、AI全链条、智能汽车等产业趋势笃定前行

站在2025年四季度的时间点,科技投资的重点方向依然清晰。基于对产业趋势的深度研判,我们认为,半导体、AI全产业链、智能汽车等领域呈现出明确的投资价值,共同勾勒出科技布局的核心脉络。

首先,半导体。中国半导体产业经历数年攻坚,正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卡脖子”环节在持久的能力耕耘中逐步突破,先进半导体全环节能力持续提升,这一转变具有深远意义。

当前半导体产业的投资逻辑也已发生本质变化:从短期事件驱动,转向长期产能突破与技术迭代驱动。在制造工艺、设备材料、设计工具等关键领域,国内企业正展现出越来越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成熟制程的优化和特色工艺的开发上,中国企业已经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那些具有持续研发投入、技术积累深厚,并能在细分领域形成突破的企业尤其值得关注。

其次,AI全产业链。AI产业的投资机会正在从单点突破向全链条扩散。最新的产业动态包括但不限于,算力层面,头部企业持续迭代算力加速卡,全球云厂商自研芯片步伐明显加快,与此同时产业链合作模式正在重构,OpenAI等头部企业从“单一采购”转向“全球扫卡”,与多家芯片供应商展开战略合作,这些意味着算力供应格局正走向多元,这既是为了保障供应链安全,也是追求更高性价比的必然选择。

模型层面,Sora2视频生成能力正式进入社交交互场景,标志着AI从“文字理解”迈向“视觉创造”的新阶段。更值得期待的是,四季度有望成为多模态模型的新“展示窗口”,视频、语音、图像等能力的融合将推动AI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拓展。相关数据也显示,中国生成式AI用户规模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目前已突破5.15亿,根据相关市场调研,超过九成的用户将国产大模型作为首选。

应用端则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云端应用加速普及,AI眼镜等端侧设备迎来爆发, AI手机持续进步,从“有AI”向“好用AI”转变,智能汽车、机器人等正在成为AI落地的重要场景。

第三,智能汽车。智能汽车作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具备显著竞争优势的产业,其投资价值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在全球市场的市占率和份额持续提升。二是智能汽车正成为AI终端应用的重要载体,在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下,产业创新步伐正在加快,投资机会也从传统的“电动化”向“智能化”深度拓展。

“硬科技”是当前科技投资去伪存真的试金石,在半导体、AI、智能汽车这三大领域中,那些掌握核心技术、具备持续创新能力、能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营收利润的企业,有望成为未来科技行情的主导力量。

我们坚信,短期的市场调整不足为惧,恰恰为布局优质标的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

科技行情波澜壮阔 长期有信仰、短期懂节奏

中长期来看,科技投资的道路虽然曲折,但方法和节奏已经明确。嘉实基金在科技投资方面总结了一套独特的投资方法论,我们把整个科技产业趋势的投资阶段分为硬三年、软三年、商业模式再三年。这一理论概括了科技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首先是硬件层面的创新迭代,接着是软件应用的蓬勃发展,最后是商业模式的全面革新。

目前,以AI为代表,科技投资正处于从硬三年向软三年过渡的关键阶段,整个AI产业趋势还在偏早期的阶段,那些能够把握产业本质、坚持长期主义的投资者,或将在新一轮科技浪潮中获得丰厚回报。

展望未来,在全球央行降息背景下,宽松的货币环境有望令科技成长股吸引力进一步提升,港股市场凭借其独特的资产结构和估值优势,将是布局中国科技资产的战略要地。

作为连接中国与全球资本的桥梁,港股汇聚了半导体、新能源、电子制造等全产业链的优质标的,直接反映着中国优质资产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承接的是全球资金的配置需求。基于对港股投资价值的深度挖掘和长期追踪,我们一直并将持续对港股维持着相对较高的配置比例。

十月下半旬,A股市场将迎来三季报密集披露期,科技板块的业绩成色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根据对产业趋势和公司基本面的分析,半导体、AI产业链和智能汽车等三大细分方向有望交出亮眼成绩单,AI偏硬件环节的公司业绩兑现度可能相对较高,新能源特别是储能板块在政策支持和全球需求增长的推动下有望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投资者也需警惕那些业务布局处于早期阶段、业绩兑现存在不确定性的公司。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的建议是,科技投资一定要有信仰和敬畏之心。信仰源于看清科技行情背后的驱动力,敬畏在于要在快速变化中去伪存真,意识到不是所有创新都能成功。在三季报这个重要的时间窗口,投资者需要更加注重基本面研究,从产业趋势和公司实力出发,在业绩分化中把握真正的投资机会,避免陷入概念炒作的陷阱。

如果大家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我们的建议是,寻找专业团队的代劳。嘉实基金在科技投资配置了投研一体化的团队,价值理念和方法论高度契合,在硬件、软件、互联网等不同成长赛道上都有专业人士负责产业研究和动态跟踪,这种体系架构确保了团队能够应对科技产业的快速变化,力争在日新月异的产业变迁中准确把握投资机会。

注:以上看好方向均为基金经理当前看好方向,不代表基金未来长期必然投资方向。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