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市场速递:创业板指涨2.28% 再创3年多新高
| 2025-09-24
本文内容2366个字,建议阅读时长5分钟
9月24日市场速递:创业板指涨2.28% 再创3年多新高
字体大小:

一、行情速览

股市动态:

9月24日,A股三大指数今日上涨,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83%,深证成指涨1.8%,创业板指涨2.28%。自去年“924行情”以来,沪指累计涨超40%,深成指累计涨超65%,创业板指累计涨超108%。沪深京三市全天成交额23471亿元,全市场超4400只个股上涨。板块题材上,半导体、光伏设备、游戏、国资云、房地产板块涨幅居前;旅游及酒店、银行、煤炭开采加工板块表现落后。截至9月23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合计2.41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7.26亿元。

债市动态:

9月24日,国债期货走弱,30年期主力合约盘中跌0.40%,现报114.080点。10年期跌0.09%,现报107.66点。5年期跌0.07%,现报105.575点。2年期跌0.02%,现报102.334点。

ETF指数资金流向:

9月23日,宽基板块:科创100净流入7.62亿元,沪深300净流出21.98亿元。行业和主题:半导体净流入26.81亿元,光伏ETF净流出3.21亿元。9月24日,科创债ETF嘉实(代码:159600)成交额为10.77亿元,科创芯片ETF(代码:588200)成交额为61.37亿元,A500ETF嘉实(代码:159351)成交额为16.13亿元,软件ETF(代码:159852)成交额为2.73亿元,稀土ETF嘉实(代码:516150)成交额为3.32亿元,稀有金属ETF(代码:562800)成交额为1.14亿元,科创医药ETF嘉实(代码:588700)成交额0.73亿元,机器人ETF(代码:159526)成交额为0.63亿元,港股通消费ETF(代码:520620)成交为0.28亿元。

二、今日聚焦

1、政策组合拳显成效 资本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

当上证指数上涨到3800点附近,A股日成交额连续多个交易日站稳2万亿元上方,上市公司分红金额频频创出新高时,2024年9月24日,一揽子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举措推出,一系列超预期的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稳市场、稳信心、稳预期目的明确,意在增强A股市场韧性。市场预期和信心明显改善,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市场发展的质量和稳定性不断增强,可以说资本市场发展硕果累累。在政策风向、资金流向等因素相互交织下,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改革路线图愈加清晰明了。

2、6.96亿吨,478.26亿元!全国碳市场交易规模创历史新高

9月24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在2025中国碳市场大会上发布《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据披露,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运行242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日均成交量较上一个履约周期上涨43.55%,全年累计成交量1.89亿吨,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成交量占全年成交量的79%。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金额达到181.14亿元,创2021年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年度新高。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6.96亿吨,累计成交额478.26亿元。

3、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合力推动建材行业稳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会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建材行业恢复向好,盈利水平有效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绿色建材、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

4、国际金价首次突破3800美元大关

国际金价再创新高。万得数据显示,当地时间9月23日,COMEX黄金期货价格一度冲到3824.60美元/盎司,截至当日收盘报3796.9美元/盎司,涨幅0.42%。伦敦现货黄金价格当天也创出盘中新高,达到每盎司3791.08美元。9月以来,国际金价持续走高,截至目前已累计上涨约9%,年内涨幅超过40%。(以上资讯来自国内财经媒体公开报道)

三、策略观点

股票市场

申万宏源证券:牛市可以慢,但牛市还有纵深

申万宏源证券研报指出,展望后市,对短期市场的理解不变,A股尚未摆脱小级别休整波段。性价比方面,短期性价比指标普遍处于高位回落,且尚未确认有效调整波段。同时,A股指数继续上台阶的结构主线尚不清晰,A股重新回归有机会的震荡市,进入新主线和新催化的等待期。过去一段时间,海外算力催化延续,固态电池、储能和特斯拉机器人都有新催化发酵,但还不足以推动总体指数再上台阶。同时,一些板块轮动的关键环节行情受阻,也限制了高切低行情的弹性。中期市场观点不变,牛市可以慢,但牛市还有纵深。A股基本面和资金流入的“双底部区域”,后续只有“继续磨底”和“改善”两种可能。2026年春季前的窗口,科技催化更容易出现,需求侧和反内卷的催化还需等待,科技动量行情可能延续。配置方面,投资者可先做好结构性行情:AI算力产业链景气延续,储能市场化需求释放叙事延续。反内卷短期仍偏向于事件性主题/涨价主题,中期看好光伏和化工的重估机会。

兴业证券:轮动思路应对

兴业证券研报分析,近期部分成长板块开始波动加大、高位震荡,跟踪的行业轮动强度也开始自低位回升,市场上围绕是否应该“高低切”的讨论明显增多。对此,一方面,“百花齐放才是春”,多个板块交替轮动、交替向上,行情才能行稳致远。此前市场极致的结构分化和过于集中的共识需要消化、整固,近期持续建议以轮动的思路应对节奏上的波动。但另一方面,始终强调在当下由增量资金和景气优势驱动的行情中,这种轮动绝非简单基于位置、单纯看重赔率去做高位向低位的“切换”,更确切地说是要立足景气逻辑与产业趋势,去挖掘优势风格及优势主线下机会的“扩散”。因此,后续建议投资者继续坚守强产业趋势的同时,以景气和产业趋势为锚作扩散,兼顾胜率与赔率,重视港股互联网、军工、创新药、新能源、新消费等。

债券市场

中信证券:债市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

中信固收研报指出,2022年至2025年,存款搬家趋势逐步显现,政策引导利率下行、银行净息差收窄与存款定期化压力、居民资产配置转向共同推动资金从存款分流。尽管存款搬家整体比例有限,但对非银资管(银行理财、保险、公募基金等)仍是可观增量,低风险资管产品仍是主流配置方向,但近期风险偏好抬升的趋势已经开始,未来居民风险偏好或呈“渐进式提升”。部分资金开始逐渐增配固收+产品,银行理财固收+规模前8个月增长1.1万亿以上,险资上半年增配股票达6400亿以上,此外,当前直接进入股市的增量资金仍以高净值客群为主,大量普通居民并未入市,股债资金并未发生大规模实质性流动,股债跷跷板后续大概率趋于钝化,债市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精选财经要闻服务,内容来自机构研报摘要、公开权威媒体报道;版权归原作者(机构研究员、媒体记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不作为对上述所涉行业及相关股票、基金的推荐,也不构成投资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做好风险评测,选择与之相匹配风险等级的产品。

下一篇
9月24日市场速递:创业板指涨2.28% 再创3年多新高
| 2025-09-24
本文内容2366个字,建议阅读时长5分钟
9月24日市场速递:创业板指涨2.28% 再创3年多新高
字体大小:

一、行情速览

股市动态:

9月24日,A股三大指数今日上涨,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83%,深证成指涨1.8%,创业板指涨2.28%。自去年“924行情”以来,沪指累计涨超40%,深成指累计涨超65%,创业板指累计涨超108%。沪深京三市全天成交额23471亿元,全市场超4400只个股上涨。板块题材上,半导体、光伏设备、游戏、国资云、房地产板块涨幅居前;旅游及酒店、银行、煤炭开采加工板块表现落后。截至9月23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合计2.41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7.26亿元。

债市动态:

9月24日,国债期货走弱,30年期主力合约盘中跌0.40%,现报114.080点。10年期跌0.09%,现报107.66点。5年期跌0.07%,现报105.575点。2年期跌0.02%,现报102.334点。

ETF指数资金流向:

9月23日,宽基板块:科创100净流入7.62亿元,沪深300净流出21.98亿元。行业和主题:半导体净流入26.81亿元,光伏ETF净流出3.21亿元。9月24日,科创债ETF嘉实(代码:159600)成交额为10.77亿元,科创芯片ETF(代码:588200)成交额为61.37亿元,A500ETF嘉实(代码:159351)成交额为16.13亿元,软件ETF(代码:159852)成交额为2.73亿元,稀土ETF嘉实(代码:516150)成交额为3.32亿元,稀有金属ETF(代码:562800)成交额为1.14亿元,科创医药ETF嘉实(代码:588700)成交额0.73亿元,机器人ETF(代码:159526)成交额为0.63亿元,港股通消费ETF(代码:520620)成交为0.28亿元。

二、今日聚焦

1、政策组合拳显成效 资本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

当上证指数上涨到3800点附近,A股日成交额连续多个交易日站稳2万亿元上方,上市公司分红金额频频创出新高时,2024年9月24日,一揽子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举措推出,一系列超预期的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稳市场、稳信心、稳预期目的明确,意在增强A股市场韧性。市场预期和信心明显改善,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市场发展的质量和稳定性不断增强,可以说资本市场发展硕果累累。在政策风向、资金流向等因素相互交织下,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改革路线图愈加清晰明了。

2、6.96亿吨,478.26亿元!全国碳市场交易规模创历史新高

9月24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在2025中国碳市场大会上发布《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据披露,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运行242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日均成交量较上一个履约周期上涨43.55%,全年累计成交量1.89亿吨,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成交量占全年成交量的79%。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金额达到181.14亿元,创2021年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年度新高。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6.96亿吨,累计成交额478.26亿元。

3、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合力推动建材行业稳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会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建材行业恢复向好,盈利水平有效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绿色建材、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

4、国际金价首次突破3800美元大关

国际金价再创新高。万得数据显示,当地时间9月23日,COMEX黄金期货价格一度冲到3824.60美元/盎司,截至当日收盘报3796.9美元/盎司,涨幅0.42%。伦敦现货黄金价格当天也创出盘中新高,达到每盎司3791.08美元。9月以来,国际金价持续走高,截至目前已累计上涨约9%,年内涨幅超过40%。(以上资讯来自国内财经媒体公开报道)

三、策略观点

股票市场

申万宏源证券:牛市可以慢,但牛市还有纵深

申万宏源证券研报指出,展望后市,对短期市场的理解不变,A股尚未摆脱小级别休整波段。性价比方面,短期性价比指标普遍处于高位回落,且尚未确认有效调整波段。同时,A股指数继续上台阶的结构主线尚不清晰,A股重新回归有机会的震荡市,进入新主线和新催化的等待期。过去一段时间,海外算力催化延续,固态电池、储能和特斯拉机器人都有新催化发酵,但还不足以推动总体指数再上台阶。同时,一些板块轮动的关键环节行情受阻,也限制了高切低行情的弹性。中期市场观点不变,牛市可以慢,但牛市还有纵深。A股基本面和资金流入的“双底部区域”,后续只有“继续磨底”和“改善”两种可能。2026年春季前的窗口,科技催化更容易出现,需求侧和反内卷的催化还需等待,科技动量行情可能延续。配置方面,投资者可先做好结构性行情:AI算力产业链景气延续,储能市场化需求释放叙事延续。反内卷短期仍偏向于事件性主题/涨价主题,中期看好光伏和化工的重估机会。

兴业证券:轮动思路应对

兴业证券研报分析,近期部分成长板块开始波动加大、高位震荡,跟踪的行业轮动强度也开始自低位回升,市场上围绕是否应该“高低切”的讨论明显增多。对此,一方面,“百花齐放才是春”,多个板块交替轮动、交替向上,行情才能行稳致远。此前市场极致的结构分化和过于集中的共识需要消化、整固,近期持续建议以轮动的思路应对节奏上的波动。但另一方面,始终强调在当下由增量资金和景气优势驱动的行情中,这种轮动绝非简单基于位置、单纯看重赔率去做高位向低位的“切换”,更确切地说是要立足景气逻辑与产业趋势,去挖掘优势风格及优势主线下机会的“扩散”。因此,后续建议投资者继续坚守强产业趋势的同时,以景气和产业趋势为锚作扩散,兼顾胜率与赔率,重视港股互联网、军工、创新药、新能源、新消费等。

债券市场

中信证券:债市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

中信固收研报指出,2022年至2025年,存款搬家趋势逐步显现,政策引导利率下行、银行净息差收窄与存款定期化压力、居民资产配置转向共同推动资金从存款分流。尽管存款搬家整体比例有限,但对非银资管(银行理财、保险、公募基金等)仍是可观增量,低风险资管产品仍是主流配置方向,但近期风险偏好抬升的趋势已经开始,未来居民风险偏好或呈“渐进式提升”。部分资金开始逐渐增配固收+产品,银行理财固收+规模前8个月增长1.1万亿以上,险资上半年增配股票达6400亿以上,此外,当前直接进入股市的增量资金仍以高净值客群为主,大量普通居民并未入市,股债资金并未发生大规模实质性流动,股债跷跷板后续大概率趋于钝化,债市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精选财经要闻服务,内容来自机构研报摘要、公开权威媒体报道;版权归原作者(机构研究员、媒体记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不作为对上述所涉行业及相关股票、基金的推荐,也不构成投资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做好风险评测,选择与之相匹配风险等级的产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