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速览
股市动态:
11月8日A股市场全天高开低走,创业板指领跌。沪指跌0.53%,深成指跌0.66%,创业板指跌1.24%。板块方面,光刻机、半导体、商业航天、BC电池等板块涨幅居前,房地产、证券、白酒、多元金融等板块跌幅居前。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68万亿,创10月10日以来新高,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764亿。昨日两融余额为17870.06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245.79亿元。
债市动态:
11月8日,国债期货收盘全线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0.14%,10年期主力合约涨0.04%,5年期主力合约涨0.03%,2年期主力合约涨0.06%。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活跃券收益率普遍下行。
ETF指数资金流向:
11月7日净流入前10的指数包含大中小盘宽基,中证A500流入68亿,沪深300流入33亿,上证50流入近18亿;行业/主题指数层面以消费、互联网为主。净流出前10的指数仍以中盘为主,科创50流出近21亿;行业上以券商、医疗、军工为主,证券公司指数流出14亿。
二、今日聚焦
1、【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据央视新闻,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今天(8日)审议通过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为地方政府腾出空间更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增加的6万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3年安排,2024—2026年每年2万亿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
2、【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当地时间11月7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降至4.5%至4.75%之间的水平。今年9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降至4.75%至5%之间。本次降息为美联储自2020年3月以来第二次降息。
3、【上交所:积极引导增量资金流入】11月7日上交所理事长邱勇在202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表示,随着一揽子政策“组合拳”加快推出落地,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增强,资本市场信心也显著增强。这一系列积极变化,既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资本市场持续推动创新开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4、【外汇局: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610.5亿美元】外汇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610.50亿美元,较9月末下降553.17亿美元,降幅为1.67%。外汇局表示,2024年10月份,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下跌。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以上资讯来自国内财经媒体公开报道)
三、策略观点
股票市场:
1、华泰宏观:美联储11月如期降息,明年节奏不确定性提升
美联储11月FOMC宣布降息25bp,基准利率降至4.5%-4.75%,符合市场预期;利率指引方面,鲍威尔对12月是否继续降息持开放态度,但表示联储开始考虑放缓政策调整的步伐。往前看,预计联储在12月FOMC仍可能再降息25bp,但2025年降息路径取决于经济和市场的后续表现。
2、中信证券: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将开启新一轮盈利上行周期
复盘历史,广义财政的扩张会率先体现在M2、工业增加值、财政支出等指标的企稳回升,但传导至PPI和A股业绩仍需耐心等待。社融依旧是很好的前瞻信号,其拐点领先价格信号3-4个季度左右,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将开启新一轮盈利上行周期。
债券市场:
1、国盛证券:复盘史上4轮化债影响
回顾历史看,2015年以来我国共进行了4轮化债。资产上,化债影响最直接是债券市场,直接利好城投债、信用利差可能进一步收窄,对利率债而言,重点关注债务置换规模对流动性的冲击。对权益而言,短期有助于提振风险偏好,实质影响可能更取决于化债之外的配套政策。
2、 天风证券:后续市场可能转向关注国内政策组合
未来一方面考虑对内为主,另一方面,需要关注特朗普交易的持续性,在货币政策坚持支持性立场的背景下,至少明年上半年降息仍有较大可能。若财政增量不低于预期,结合资本市场或有扰动,央行可能选择在11月降准。后续市场可能转向关注国内政策组合,一方面关注增量财政和地产的刺激力度,另一方面关注外围约束对于货币宽松的或有影响。长端利率或许维持目前窄幅震荡的格局。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精选财经要闻服务,内容来自机构研报摘要、公开权威媒体报道;版权归原作者(机构研究员、媒体记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不作为对上述所涉行业及相关股票、基金的推荐,也不构成投资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做好风险评测,选择与之相匹配风险等级的产品。
一、行情速览
股市动态:
11月8日A股市场全天高开低走,创业板指领跌。沪指跌0.53%,深成指跌0.66%,创业板指跌1.24%。板块方面,光刻机、半导体、商业航天、BC电池等板块涨幅居前,房地产、证券、白酒、多元金融等板块跌幅居前。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68万亿,创10月10日以来新高,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764亿。昨日两融余额为17870.06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245.79亿元。
债市动态:
11月8日,国债期货收盘全线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0.14%,10年期主力合约涨0.04%,5年期主力合约涨0.03%,2年期主力合约涨0.06%。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活跃券收益率普遍下行。
ETF指数资金流向:
11月7日净流入前10的指数包含大中小盘宽基,中证A500流入68亿,沪深300流入33亿,上证50流入近18亿;行业/主题指数层面以消费、互联网为主。净流出前10的指数仍以中盘为主,科创50流出近21亿;行业上以券商、医疗、军工为主,证券公司指数流出14亿。
二、今日聚焦
1、【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据央视新闻,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今天(8日)审议通过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为地方政府腾出空间更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增加的6万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3年安排,2024—2026年每年2万亿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
2、【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当地时间11月7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降至4.5%至4.75%之间的水平。今年9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降至4.75%至5%之间。本次降息为美联储自2020年3月以来第二次降息。
3、【上交所:积极引导增量资金流入】11月7日上交所理事长邱勇在202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表示,随着一揽子政策“组合拳”加快推出落地,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增强,资本市场信心也显著增强。这一系列积极变化,既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资本市场持续推动创新开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4、【外汇局: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610.5亿美元】外汇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610.50亿美元,较9月末下降553.17亿美元,降幅为1.67%。外汇局表示,2024年10月份,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下跌。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以上资讯来自国内财经媒体公开报道)
三、策略观点
股票市场:
1、华泰宏观:美联储11月如期降息,明年节奏不确定性提升
美联储11月FOMC宣布降息25bp,基准利率降至4.5%-4.75%,符合市场预期;利率指引方面,鲍威尔对12月是否继续降息持开放态度,但表示联储开始考虑放缓政策调整的步伐。往前看,预计联储在12月FOMC仍可能再降息25bp,但2025年降息路径取决于经济和市场的后续表现。
2、中信证券: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将开启新一轮盈利上行周期
复盘历史,广义财政的扩张会率先体现在M2、工业增加值、财政支出等指标的企稳回升,但传导至PPI和A股业绩仍需耐心等待。社融依旧是很好的前瞻信号,其拐点领先价格信号3-4个季度左右,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将开启新一轮盈利上行周期。
债券市场:
1、国盛证券:复盘史上4轮化债影响
回顾历史看,2015年以来我国共进行了4轮化债。资产上,化债影响最直接是债券市场,直接利好城投债、信用利差可能进一步收窄,对利率债而言,重点关注债务置换规模对流动性的冲击。对权益而言,短期有助于提振风险偏好,实质影响可能更取决于化债之外的配套政策。
2、 天风证券:后续市场可能转向关注国内政策组合
未来一方面考虑对内为主,另一方面,需要关注特朗普交易的持续性,在货币政策坚持支持性立场的背景下,至少明年上半年降息仍有较大可能。若财政增量不低于预期,结合资本市场或有扰动,央行可能选择在11月降准。后续市场可能转向关注国内政策组合,一方面关注增量财政和地产的刺激力度,另一方面关注外围约束对于货币宽松的或有影响。长端利率或许维持目前窄幅震荡的格局。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精选财经要闻服务,内容来自机构研报摘要、公开权威媒体报道;版权归原作者(机构研究员、媒体记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不作为对上述所涉行业及相关股票、基金的推荐,也不构成投资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做好风险评测,选择与之相匹配风险等级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