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速览
股市动态:
11月11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截至收盘,沪指涨0.51%,深成指涨2.03%,创业板指涨3.05%,北证50指数涨0.79%,全市场成交额25465亿元,较上日缩量1858亿元。板块题材上,半导体、光刻机、光刻胶、Sora概念、电池等板块涨幅居前,海南自贸区、机场航运板块跌幅居前。全市场超3900只个股上涨。截至11月8日,两市两融余额合计18408.28亿元。
债市动态:
11月11日,国债期货全天窄幅震荡,收盘涨跌不一,30年及2年期主力合约均涨0.04%,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4%,5年期主力合约跌0.01%。中证转债指数收盘涨0.99%。
ETF指数资金流向:
11月8日净流入前10的指数以大盘及小盘为主,中证A500流入近61亿;行业/主题指数层面以白酒、证券为主,中证酒指数流入11亿,证券公司指数流入10亿。净流出前10的指数包含大中小盘宽基,沪深300流出44亿,中证1000流出23亿,中证500流出19亿,科创50流出近17亿,上证50流出10亿;行业上以军工为主。
二、今日聚焦
1、【10月金融数据出炉 社融规模平稳增长】央行数据显示,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03.45万亿元,同比增长7.8%。中国1至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270600亿人民币,前值 256600亿人民币,新增人民币贷款 165200亿人民币,前值 160200亿人民币。10月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7.5%,M1增速在连续6个月负增长后首次出现回升。
2、【发改委:必须构建以内需为主导的国内大循环】国家发改委刊文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从国际比较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把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作为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主张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
3、【财政部:政策协同发力,化债压力大大减轻】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蓝佛安表示,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4、【中汽协:2024年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43万辆 同比增长49.6%】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6.3万辆和1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9.6%,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6.8%。(以上资讯来自国内财经媒体公开报道)
三、策略观点
股票市场:
1、国泰君安:方向性的决断在年末
人大会后政策分歧减小,但年底经济工作会议给予对于 2025 年的增量政策指引前,市场仍会博弈增量政策预期,推动行情震荡和轮动,行情仍会有上上下下的反复。方向性的决断在年末。政策取向能否从“扩货币”向“扩信用”迈进是行情可否再度推升的关键。增量政策方向明确,利好化债与扩内需等主线。化债优化公司资产质量,关注建筑/环保/信创。扩内需关注零售/港股互联网。
2、天风证券:赛点2.0在低迷中诞生,在犹豫中前行
对于未来财政政策的发力点,一方面要尽快推动出台相关工作,另一方面要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后续观察窗口为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5年两会、四中全会等。把握信创和消费阶段大波动,重视恒生互联网。
债券市场:
1、海通证券:10万亿化债落地,如何影响债市?
利率债方面,11-12月或延续区间行情,建议久期策略先回归中性偏谨慎,以票息策略为主,若调整出性价比,可提前关注来年行情。
信用债方面中短期来看,大规模债务置换或明显缓解地方平台债务压力尤其尾部城投再融资压力,城投债安全性增强,弱区域短久期城投债利差或有一定压降空间,同时注意城投债提前兑付风险,预计城投债供给会进一步收缩,持续关注后续各地区债务置换分配额度;长期来看,城投平台转型是大势所趋,重点观察转型中平台与政府关联度的变化,平台信用定价或出现分化,继续跟踪经营性债务风险化解进度,关注各地金融机构实际参与情况。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精选财经要闻服务,内容来自机构研报摘要、公开权威媒体报道;版权归原作者(机构研究员、媒体记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不作为对上述所涉行业及相关股票、基金的推荐,也不构成投资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做好风险评测,选择与之相匹配风险等级的产品。
一、行情速览
股市动态:
11月11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截至收盘,沪指涨0.51%,深成指涨2.03%,创业板指涨3.05%,北证50指数涨0.79%,全市场成交额25465亿元,较上日缩量1858亿元。板块题材上,半导体、光刻机、光刻胶、Sora概念、电池等板块涨幅居前,海南自贸区、机场航运板块跌幅居前。全市场超3900只个股上涨。截至11月8日,两市两融余额合计18408.28亿元。
债市动态:
11月11日,国债期货全天窄幅震荡,收盘涨跌不一,30年及2年期主力合约均涨0.04%,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4%,5年期主力合约跌0.01%。中证转债指数收盘涨0.99%。
ETF指数资金流向:
11月8日净流入前10的指数以大盘及小盘为主,中证A500流入近61亿;行业/主题指数层面以白酒、证券为主,中证酒指数流入11亿,证券公司指数流入10亿。净流出前10的指数包含大中小盘宽基,沪深300流出44亿,中证1000流出23亿,中证500流出19亿,科创50流出近17亿,上证50流出10亿;行业上以军工为主。
二、今日聚焦
1、【10月金融数据出炉 社融规模平稳增长】央行数据显示,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03.45万亿元,同比增长7.8%。中国1至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270600亿人民币,前值 256600亿人民币,新增人民币贷款 165200亿人民币,前值 160200亿人民币。10月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7.5%,M1增速在连续6个月负增长后首次出现回升。
2、【发改委:必须构建以内需为主导的国内大循环】国家发改委刊文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从国际比较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把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作为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主张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
3、【财政部:政策协同发力,化债压力大大减轻】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蓝佛安表示,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4、【中汽协:2024年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43万辆 同比增长49.6%】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6.3万辆和1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9.6%,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6.8%。(以上资讯来自国内财经媒体公开报道)
三、策略观点
股票市场:
1、国泰君安:方向性的决断在年末
人大会后政策分歧减小,但年底经济工作会议给予对于 2025 年的增量政策指引前,市场仍会博弈增量政策预期,推动行情震荡和轮动,行情仍会有上上下下的反复。方向性的决断在年末。政策取向能否从“扩货币”向“扩信用”迈进是行情可否再度推升的关键。增量政策方向明确,利好化债与扩内需等主线。化债优化公司资产质量,关注建筑/环保/信创。扩内需关注零售/港股互联网。
2、天风证券:赛点2.0在低迷中诞生,在犹豫中前行
对于未来财政政策的发力点,一方面要尽快推动出台相关工作,另一方面要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后续观察窗口为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5年两会、四中全会等。把握信创和消费阶段大波动,重视恒生互联网。
债券市场:
1、海通证券:10万亿化债落地,如何影响债市?
利率债方面,11-12月或延续区间行情,建议久期策略先回归中性偏谨慎,以票息策略为主,若调整出性价比,可提前关注来年行情。
信用债方面中短期来看,大规模债务置换或明显缓解地方平台债务压力尤其尾部城投再融资压力,城投债安全性增强,弱区域短久期城投债利差或有一定压降空间,同时注意城投债提前兑付风险,预计城投债供给会进一步收缩,持续关注后续各地区债务置换分配额度;长期来看,城投平台转型是大势所趋,重点观察转型中平台与政府关联度的变化,平台信用定价或出现分化,继续跟踪经营性债务风险化解进度,关注各地金融机构实际参与情况。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精选财经要闻服务,内容来自机构研报摘要、公开权威媒体报道;版权归原作者(机构研究员、媒体记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不作为对上述所涉行业及相关股票、基金的推荐,也不构成投资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做好风险评测,选择与之相匹配风险等级的产品。